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屏风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屏风
屏风是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家具形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家具,屏风在古代中国的家居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乾隆御制金漆云龙纹屏风
杜牧的《屏风绝句》中,他描绘了屏风上的画面:周昉绘制的纤腰女子,虽然岁月已经让丹青的色彩半销,但斜倚在玉窗边的鸾发女子,拂尘时仍然流露出嫉妒娇娆的情感。这侧面反映出屏风上的画作之精美。
同样,白居易的《题诗屏风绝句》也展示了屏风的艺术价值。他回忆自己采集诗句作为屏风的内容,亲手书写和校对,不辞辛劳。一旦屏风完成,定会引来人们争相抄写,从此南中的纸价也会因此而上涨。
这些古诗都反映了屏风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文人墨客展示诗词、书法等艺术作品的重要载体,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展示品。屏风上的画作和文字,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艺术气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
古画中的屏风
屏风的历史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屏风还局限于王室诸侯的爱物,装饰手法逐渐多样化,彩绘、金属镂空等工艺开始出现,屏风底座多为青铜制瑞兽,造型精美。
(2)秦汉时期:随着政治大一统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屏风逐渐普及。高大型屏风和多扇组合屏出现,造型由简单保守向华丽大气转变。汉朝大漆技术发达,屏风多为木质 + 彩漆,并装饰有传统图腾纹路或劝人向善的画像。
(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极大发展,屏风深受影响,装饰纹路多为飞天和莲花等与佛教有关的元素。使用场景更广阔,出现了床榻旁边使用的三扇折叠组合小屏风,甚至还有多达十几扇的组合屏风。
(4)隋唐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和艺术发展水平提高,盛行书画装饰屏风,内容题材多为花鸟和山水,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与追求。
(5)宋明清时期:国人形成垂足坐的生活习惯,座椅等高坐具普及,家家户户基本都有放置在座椅背后的屏风。风格简单质朴,自然清新,做工精巧别致,形制上有了更大进展,分为独屏式和多屏式,制作材料也比较青睐具有自然之美、纹理较佳的石材。到了清代,屏风的发展更加多样化,修饰装饰手法极为丰富,雕刻描金、镶嵌螺钿等工艺精美,富丽堂皇。使用的材质除了珍贵的红木木材,还有玉石、竹木、金属、象牙、陶瓷等。
清乾隆黄花梨木染牙山水楼阁宝座屏风
清乾隆紫檀边座嵌玉石花卉宝座屏风
清乾隆御制紫檀掐丝珐琅蓝地百宝嵌四季花卉屏风
屏风的风格特点
(1)材质多样
屏风材质丰富,包括木材(如红木、紫檀、花梨等)、金属、竹藤、石材、绢素等。不同材质的屏风具有不同的质感和风格,如木质屏风纹理自然美观,金属屏风坚固耐用且具有现代感,竹藤屏风清新雅致。
竹藤屏风
(2)工艺精湛
常运用浮雕、透雕、阴雕、刺绣、镶嵌、彩绘等工艺,使屏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木雕屏风可以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和纹饰,玉石镶嵌类屏风层次清晰、玲珑剔透,金漆彩绘类屏风色彩艳丽、灿如锦绣。
玉石镶嵌类屏风(白玉嵌凤纹插屏)
彩漆款屏风百鸟朝凤
彩漆花鸟图八扇屏风
(3)图案丰富
图案题材广泛,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等,也有将书画装裱于屏面之上或在屏面上直接书法绘画的。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
(4)形制多变
有立地型和多扇折叠型等,表现形式有透明、半透明、封闭式及镂空式等。常见的形制有插屏(亦称座屏)、折屏(又称曲屏)、挂屏、炕屏、桌屏(亦称砚屏)等,可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使用需求。
座屏(插屏)
折叠屏(曲屏)
挂屏
(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
《红楼梦》炕屏
(炕屏通常尺寸不大,以适应炕上的空间。一般高度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宽度也相对较窄,以便于放置在炕的一端或一侧。)
溪山清远 砚屏
(桌屏通常高度在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宽度也相对较窄,适合放置在书桌、案几等较小的空间上。)
屏风的应用范围
(1)家居装饰
屏风可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如客厅、卧室、书房等,起到分隔空间、美化环境、挡风协调的作用。它可以将一个大的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私密性,同时也为家居增添一份艺术氛围。
(2)商业场所
在酒店、餐厅、会所、办公室等商业场所,屏风可以用来划分空间、引导人流,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提升场所的档次和文化氛围。例如,在酒店大堂可以用大型屏风作为隔断,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在办公室可以用屏风将工作区域划分开来,既保证了员工的隐私,又增加了空间的灵活性。
(3)文化展示
在博物馆、展览馆、艺术展厅等文化场所,屏风可以作为展示道具,展示历史文化、艺术作品等。例如,在博物馆中可以用屏风展示古代的书画作品,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