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如何在武汉河下头垂钓时保护生态?
长江十年禁渔:如何在武汉河下头垂钓时保护生态?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修复长江水生物生态系统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武汉积极响应禁渔政策,即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
武汉河下头位于长江干流的重要区域,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之一。根据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办法》,在允许垂钓的区域,只允许以“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方式进行休闲垂钓。禁止使用爆炸钩、盘钩、子母钩、串钩等多钩类渔具,以及探鱼设备、无人机(船)等辅助装置工具,有毒有害饵料、窝料和添加剂,泥鳅、鱼虾类等水生生物活体作为饵料、窝料,使用船、艇、排筏、浮台等水上漂浮物垂钓,水中搭建钓台或涉水垂钓,禁止使用超过10米的渔竿(是指组装或展开后的实际杆长),禁止使用国家、省公布的其他禁用渔具和方法。
同时,《办法》还公式了武汉市的禁钓区,指出禁钓区内常年禁止垂钓。市民只允许在禁钓区外进行休闲垂钓。
对垂钓渔获“限重”15斤,钓获物禁止交易。《办法》规定,如果钓获了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必须立即放回原水体。如果发现它们有明显外伤,请及时报告渔政主管部门,开展收容救护工作。对于钓到的外来入侵物种,则不要再放回原水体。而其他常见的鱼类,原则上是可以钓的。需要注意的是,每名垂钓者每天只能带走不超过7.5千克的钓获物,超出部分立即放回原水体。如果钓获单尾(只)重量超过7.5千克,可以留取,但其他钓获物应当立即放回原水体。此外,工作人员还强调,早在2020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江汉江武汉段实施全面禁捕的通告》中就明确禁止钓获物买卖交易,有交易行为的视同非法捕捞。
除了在哪钓、怎么钓,广大钓鱼爱好者还十分关注哪些鱼能钓。《办法》规定,如果钓获了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必须立即放回原水体。如果发现它们有明显外伤,请及时报告渔政主管部门,开展收容救护工作。对于钓到的外来入侵物种,则不要再放回原水体。而其他常见的鱼类,原则上是可以钓的。需要注意的是,每名垂钓者每天只能带走不超过7.5千克的钓获物,超出部分立即放回原水体。如果钓获单尾(只)重量超过7.5千克,可以留取,但其他钓获物应当立即放回原水体。此外,工作人员还强调,早在2020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江汉江武汉段实施全面禁捕的通告》中就明确禁止钓获物买卖交易,有交易行为的视同非法捕捞。
武汉市钓鱼协会会长吴鹏表示,目前,武汉市内常年参与垂钓人数超过100万人。从接触过的渔政管理人员以及钓友来看,绝大多数都拥护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大家也都希望管理办法能早日落地。“这样大家钓鱼都有章可循,对于许多钓鱼爱好者来说是件好事。”
吴鹏还表示,这次武汉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违规的处罚条款,虽然不是武汉首创,但是能让全民垂钓走上正轨,让极少数垂钓人员不再以“无法可依”的侥幸心理进行违规违法捕捞垂钓。“规则的出台,对规范武汉天然水域垂钓秩序起到关键作用,让渔政执法人员执法更有说服力,也让老百姓能根据规定,合理合法安心垂钓。大家互相监督,也能促进整个垂钓产业健康发展。”
生态垂钓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钓点和钓具:青鱼是一种近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中下层水域,极少上浮到水面。青鱼的主要食物为螺蛳、蚬子、藻类和水生植物,这决定了它们的觅食习性和栖息地点。在野外环境中,青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北京地区的水域较少见青鱼,多为人工饲养。夏秋两季是青鱼觅食的高峰期,清晨和傍晚尤为明显。钓青鱼应选用3.6米以上的硬调海竿,同时搭配大型钓轮。钓轮应储存200米以上的钓线,线径在0.45~0.5毫米之间。二用竿也可以选择,长度应在5米以上。
- 使用环保的饵料:青鱼的饵料制作需要考虑其肉食性和偏好的食物种类。常用的饵料包括豆饼、豆渣和螺蛳肉等。制作饵料时可以将豆饼和豆渣混合,加入少许螺蛳肉,以增加诱鱼效果。
- 注意安全和环保,不破坏生态平衡:在江河湖泊和水库边垂钓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流较急的地方应当特别小心。同时,应佩戴好钓鱼装备,避免意外发生。钓鱼过程中应注意环保,不乱丢垃圾和残余饵料,保持钓场环境清洁。对于小鱼和未达到标准的鱼类,应当尽量放生,不破坏生态平衡。
长江十年禁渔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决策,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遵守和维护。在享受垂钓乐趣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让长江母亲河得以休养生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