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5民生实事:养老、医疗、教育全覆盖,32个项目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苏州2025民生实事:养老、医疗、教育全覆盖,32个项目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1月15日,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通过了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共32个项目,涵盖养老、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120亿元,旨在全面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与人文关怀并重
在养老服务方面,苏州计划建成20家智慧养老院,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将新建改造50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此外,还将为3000户孤寡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一键呼”设备,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救助。
这些措施的出台,与苏州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密切相关。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苏州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94.75万,占户籍人口的25.68%。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医疗保障:精准救助与健康管理双管齐下
在医疗保障方面,苏州将动态保持纳入医疗费用救助的困难群众参加政府引导的商业医疗保险全覆盖,并将困难群众综合保障率提升至88%。同时,实施“老幼妇”健康关爱行动,为100万名老人提供免费体检,为50万名老人提供免费三癌筛查。
此外,苏州还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启用3个重大卫生项目,推进3个项目建设,启动2个项目。同时,完成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家,完成主体建筑土建工程1家。通过统筹确定紧密型医联体内慢病用药目录,新建区域互联网医院、基层慢病筛防中心4个、基层特色科室30个、社区护理中心30个、社区康复中心30个、家庭病床3000张,新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8家。
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在教育领域,苏州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并完成体心融合、学生身心健康干预方案的试点及推广。同时,完成200个以上身心健康模型的搭建,500个以上体质处方的输出,同步实现在“苏周到”上线。成立学生身心健康干预促进中心,搭建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医院心理医师结对帮扶全市所有学校。出台心理健康相关法律条例,完善心理教师激励奖励办法,开展教师进阶三级分层分类培训。在80所初中学校新增“一校一社工”。
此外,苏州还将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行动,竣工5所普通高中,开工2所,新增普通高中学位2.1万个左右。完成江苏省高品质(特色)高中立项学校建设规划任务的60%,评选30所左右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学校。
其他民生项目:全方位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除了养老、医疗、教育领域,苏州还在多个方面推出民生实事项目。例如,在住房方面,将完成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个,实施城中村改造186个,完成改造居民户数4615户、筹集安置房7033套。在交通出行方面,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0条,新增重点区域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2000个。在文化惠民方面,开展“品苏夜课堂”32门课程、“江南艺周末”40门课程,惠及2万人次。开展街头艺术展演300场,惠及10万人次。打造特色“文化+美学+消费”空间20个。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5000课时、演出600场,惠及师生20万人次。长篇评弹书目公益演出300场,惠及45万人次。
这些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将为苏州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精准施策、系统推进,苏州正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