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登上春晚舞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登上春晚舞台

引用
新华网
13
来源
1.
http://www.xj.xinhuanet.com/20250127/e524e9b22bd14278b99a770dce644156/c.html
2.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411/29/WS6749bab4a310b59111da654d.html
3.
https://tv.cctv.com/2025/01/28/VIDEgm3TYNYKvsW4GosEc1RE250128.s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9A02CXH00
5.
https://news.cctv.com/2024/11/28/ARTIYkKXsfzQQEJrVMx55ekX241128.shtml
6.
http://xj.people.com.cn/n2/2025/0127/c186332-41122656.html
7.
https://www.sohu.com/a/757457004_121733061
8.
http://www.xj.chinanews.com.cn/xinjiang/2024-11-29/detail-ihekitun9379998.shtml
9.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52939
10.
http://www.news.cn/world/20250110/aa07e187abcf4c95b488b6bcc454039d/c.html
11.
https://lcj.xinjiang.gov.cn/lcj/lcdt/202407/958e0d3898a340cb8dd75ee0378f3265.shtml
12.
https://www.ts.cn/xwzx/shxw/202405/t20240527_21549823.shtml
13.
https://www.ts.cn/xwzx/xjhc/mryt/202408/t20240818_23237512.shtml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参与者亮相舞台,共同唱响《我的家》。这些生态文明建设者代表展示了中国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01

世界第二大沙漠的“绿色奇迹”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长度约3046公里。其年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500至3400毫米。面对这片看似不可征服的荒漠,中国用了40多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绿色奇迹。

截至2023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已形成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仅剩285公里的缺口亟待填补。这些缺口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叶城县、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和且末县。经过持续努力,2023年6月,国家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最后285公里锁边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生态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02

且末老兵:用坚韧精神征服沙漠

在众多参与沙漠治理的队伍中,且末县老兵治沙队的故事格外动人。2018年3月,田野等9名退役老兵成立了且末县老兵治沙队,在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承包了3000亩沙地,开启沙漠植绿之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对且末县老兵治沙队来说,恶劣的生活环境不算什么,最让他们痛心的是辛苦栽种的树苗因天灾夭折。2022年7月,种下的梭梭苗已长到1米高,根部还接种了肉苁蓉,再有4个月就能收获。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打残了梭梭苗的枝叶,损失超过200万元。

“在沙漠里种好一棵梭梭,比养孩子还难。”队员田保团感慨,在沙漠种树,要先推平沙丘,再修路、拉电、铺设滴灌管网,满足树苗成活条件后才能栽种。凭借在部队锤炼出的钢铁般毅力,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队员们从未有一丝退缩之意。他们顽强地奋战在治沙一线,7年来,让万余亩荒芜死寂的沙漠焕发出勃勃生机。

03

于田玫瑰:沙漠里的产业新篇

在距离且末县不远的于田县,另一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实践正在上演。于田县素有“玫瑰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县将玫瑰花种植与沙漠治理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随着最后100米沙地栽上宽100米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于田县沙化土地全面有效治理及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和林草沙产业体系全面优化。

新疆林业和草原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托乎提·热合曼在现场介绍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于田段锁边目标76公里,占全疆的26.7%,占和田地区的34.5%。此次“绿锁黄沙”的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于田县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主体多元、防沙治沙、就业增收”的理念,因地制宜推进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治沙,逐步探索出一条“于田模式”,着力推进“系统化、产业化、可持续化”综合防治,不断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福祉。

锁边“合龙”的顺利完成,极大增强了生态屏障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非常有力的坚实保障,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正在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

一条把黄沙变“金沙”的绿色发展之路已铺就完成。随着“胜利合龙”于田县正大跨步地推动当地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突破,从“区域美”向“全域美”转变。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邓晓波介绍道,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植物种类更加多样,形成良性的生态群落。同时,农业生产稳定性得到保障,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促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生态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于田县的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生态与富民的双赢。完成“合龙”并不是终点,于田县聚焦实现“沙地绿起来、生态好起来、人民富起来”的目标,集结优势力量,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科学实施光伏治沙、生物治沙、工程固沙,进一步增加空白区“合龙”处的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效。为助力防风治沙产业发展,促进于田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于田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于田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于田县中药材交易市场。

防沙治沙是于田县生态建设的永恒主题,“沙漠生金”是于田县不懈追求的目标。该市场位于于田万方机场旁,邻近火车站和若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2.08亿元,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建筑总面积5.1万平方米。该市场通过“药通网”运营平台与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有效衔接,形成了集商品集散、信息汇聚、仓储物流、加工配送、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达30万吨左右,年交易额可达3亿元以上,力争打造成为全疆中药材核心集散中心。

全民参与、全域攻坚,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宣战。于田县以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和实干作风,凝聚起全域攻坚的磅礴力量,着力打造生态屏障稳固、产业繁荣、人民幸福的绿色之城。在于田县万花园区域玫瑰花种植生物治沙点位在于田县东侧35公里处。之前,玫瑰基地北侧沙漠空白带19公里,是阻击战的空白区,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锁边地带,是于田县沙漠锁边最后的“合龙”点。

随着治沙产业日益多元化,从沙之苦、沙之治到沙之兴于田县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治沙、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当地分两大地块进行生物治沙,共计3.76万亩,由政府投资2897.11万元,目前已完成3.76万亩的生物治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31.4公里的道路建设、48.4公里的电力设施建设、机井完成30眼,计划秋季全部完成造林,种植树种为:红柳、梭梭2.26万亩,杨树防护林带21公里,中药材(牡丹花、板蓝根等)1.32万亩。

矢志向绿行,荒漠绘振兴,在合龙完成之时,绿色成就产业,产业反哺绿色的胜景悄然形成。于田县阗东沙漠空白带治沙点位于G315国道北侧县城东侧,是此前于田县治沙主战场之一。政府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315万元,完成2.8万亩生物治沙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将国有未利用土地划拨给木尕拉镇、加依乡、科克亚乡、新城区、老城区等5个乡(镇、街办)56个村,带动农户164户、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于

04

文化创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除了生态建设的成就,新疆的文化创新也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新疆艺术学院带来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将传统秧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表演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让大家感受到新时代艺术的多元与创新。

此外,春晚主持人尼格买提在参与魔术表演时,展现了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整个表演过程中,他从局促不安到高兴的变化,深深打动了观众。这一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新疆的文化魅力和温暖。

春晚的舞台上,这些来自新疆的面孔,展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努力与成就。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整个新疆人民共同奋斗的见证,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