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龙卷风预警:从佛山到全国的探索之路
揭秘龙卷风预警:从佛山到全国的探索之路
2024年7月5日下午,山东省菏泽市突发龙卷风,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灾后,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迅速展开调查。在这支队伍中,一位专家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孟智勇。这位与龙卷风打了10多年交道的学者,正在为我国龙卷风预警机制的建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孟智勇:龙卷风研究的中国力量
孟智勇教授是目前国内龙卷风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她带领团队,通过灾后调查搜集关键信息,为龙卷风的研究、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她的研究中,揭示了龙卷风生成的两大关键条件:不稳定能量和垂直风切变。这两个要素必须在特定的大气环境中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触发这种极端天气现象。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期间还发生了鲜为人知的龙卷风。孟智勇教授团队通过细致的现场调查和雷达数据分析,首次确认了这次龙卷风事件。他们发现,龙卷风的路径特征与雷暴大风明显不同,呈现出一条狭窄的长条形路径,沿途树木呈现出向中心辐合的倒伏特征。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龙卷风研究的空白,也为后续的预警机制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龙卷风预警:从无到有的突破
我国龙卷风预警机制的建立始于2013年,这一年,国内首家龙卷风研究中心在广东佛山成立。该中心隶属于佛山市气象局,主要职能包括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科学研究、观测实验,以及提供风险提示和决策建议。
自成立以来,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6月,该中心已在国内开展106次风灾调查,确认了93个龙卷风案例。更重要的是,2018年,该中心成功开展了两次龙卷风预警试验,平均提前预警时间达到47分钟,创造了国内首个专门针对龙卷风的预警记录。
公众如何应对龙卷风威胁
在预警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样重要。专家建议:
-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天气预测信息
- 在恶劣天气发生前减少外出
- 遇到龙卷风预警时,及时寻找坚固建筑或低洼处躲避
- 远离简易建筑、树木和电线杆等易被摧毁的物体
龙卷风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现象之一,其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孟智勇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正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不懈努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龙卷风预警能力将不断提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