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如何通过执行和解促进管理?
企业合规:如何通过执行和解促进管理?
近年来,企业合规管理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在行政执法领域,通过执行和解促进企业合规管理,不仅能够增强处罚决定的可接受性,还能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合规体系,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行政执法和解与企业合规:区别与联系
企业合规与行政执法和解虽有交集,但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企业合规是指企业为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商业道德而建立的内部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预防和控制风险。而行政执法和解则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就行政处罚达成的协议,属于事后处理机制。
在实践中,企业合规不能简单等同于行政执法和解。正如熊樟林教授所指出的,如果将二者混为一谈,可能会偏离企业合规的制度初衷。企业合规的激励对象应限定在有“区分责任”需求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则应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企业合规管理的具体实践
面对行政执法,企业应如何进行合规管理?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
建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调查
当企业面临行政执法时,应迅速成立由企业负责人、法务部门及外部法律专家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工作组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分析违法行为的来源和原因,为后续配合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依法行使权利
企业有权要求执法人员出示合法证件,有权申请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回避,有权核实调查取证文件,并在必要时行使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这些权利的行使有助于保障企业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构建合规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包括合规政策、合规培训、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等。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整改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违法违规风险。
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企业合规
以杭州市为例,通过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有效推动了企业合规管理。
拓宽线索来源
杭州市建立了“七联一体”联动机制,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共享执法问题线索。同时,开发“数字监督”模型,对执法行为进行智能化监管。此外,还组建法治建设监督员队伍,开展“沉浸式监督”,实时反映行政执法情况。
创新监管方式
杭州市推行“亮码检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通过统筹各部门检查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入企检查。开发“AI行政执法智能回访”应用,对涉企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健全裁量体系
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各类行政权责事项裁量权基准,梳理高频行政执法权责事项,制定裁量权基准文本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推动审慎执法,严格执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告知承诺制。
截至2024年10月,杭州市涉企行政检查量同比下降39.4%,行政处罚案件数同比下降8.4%,重点产业未发生行政复议或诉讼情况,行政执法质效显著提升。
结语
企业合规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行政执法和解促进企业合规,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平衡激励与约束,既要避免“一罚就死”,又要防止“一放就乱”。企业应主动建立合规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政府则应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执法环境,为企业合规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只有政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依法行政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