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技术:未来碳捕获的新希望?
CCUS技术:未来碳捕获的新希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巴黎协定》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成为关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亟需CCUS技术的快速突破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新的研究显示,通过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化工利用、人工生物合成等多种途径,CCUS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CO2排放,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新型碳经济。这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CCUS技术?
CCUS技术,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碳捕获(Carbon Capture):从工业排放源或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主要方法有燃烧前捕获、燃烧后捕获和富氧燃烧等。
碳利用(Carbon Utilization):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如化学品、燃料、建筑材料等。
碳封存(Carbon Storage):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的地质结构中进行长期封存,防止其进入大气。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际发展现状
全球范围内,CCUS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3年,全球碳捕集与存储能力达到5500万吨,其中美国和巴西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美国凭借多样化的独立设施,展现出其在碳捕集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具体而言,美国的多座发电厂运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其碳捕集能力。
中国发展现状
中国在CCUS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已形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技术体系。截至2024年8月底,中国已投运CCUS项目67个,统计到的碳捕集产能约700万吨二氧化碳/年。2021年,CCUS技术首次被写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纲领性文件,政策重点支持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涉及技术标准、投融资方面的政策条款逐渐增多。
应用案例
能源行业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Petra Nova项目是全球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集项目之一。该项目每年可捕获140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EOR),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石油产量。
化工行业
Lake Charles Methanol公司的Blue Methanol计划耗资40亿美元,将生产超过500万吨的氢气,用于合成360万吨的蓝色甲醇。该项目结合了蓝氢生产和CCS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用途氢载体燃料。
水泥行业
瑞典Cementa公司的Slite CCS项目计划到2030年捕获和储存18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这相当于瑞典总排放量的3%。该项目正在加快可行性研究,目标是在2026-2027年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面临的挑战
尽管CCUS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经济成本高昂:单个CCUS项目的建设投资金额可达数千万至上亿元。如PetraNova项目这样的大型CCUS工程光建设投资就超过了10亿美元。
技术瓶颈:低浓度碳源捕集效率低、能耗高,需要进一步研发高效捕集材料和技术。
环境风险:地质封存存在潜在的泄漏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安全性评估。
政策支持不足:缺乏专项法律法规和财税支持,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未来前景与展望
面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CCUS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年需要移除至少10亿公吨的二氧化碳,CCUS技术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CCUS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将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总结而言,CCUS技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这一技术有望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