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怎么就抽出了“牛奶血”?不容忽视的“牛奶血”,中医帮你来预防!
年纪轻轻,怎么就抽出了“牛奶血”?不容忽视的“牛奶血”,中医帮你来预防!
最近,一则新闻引发关注:某地20岁小伙因长期不喝水、渴了就喝奶茶饮料,导致血液变成了乳白色,即所谓的“牛奶血”。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乳糜血”,是血脂异常的典型表现。那么,“牛奶血”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医又有哪些预防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牛奶血”这个词听起来很可爱,但实际上它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健康警报!医学上称“牛奶血”为“乳糜血”,是指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导致血清变成乳白色。这可不是因为你喝了太多牛奶,而是因为你的血脂高得离谱!
为什么会出现“牛奶血”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吃得太好了,动得太少了。熬夜、烧烤、奶茶、啤酒,这些都是“牛奶血”的幕后黑手。高脂血症不仅会让你的血液变成奶白色,还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血液的健康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湿浊内生,就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出现“牛奶血”。《黄帝内经》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意思是说,脾胃就像粮仓,负责储存和运化食物的精华。如果脾胃功能失调,食物中的脂肪就会堆积在血液中,形成“牛奶血”。
血液健康小自测:你的血液“干净”吗?
快来测测你的血液是否“干净”?
嘴唇红润有光泽:
健康的嘴唇颜色红润有光泽,若是血脂过高,嘴唇可能会呈现“青紫色”。手脚温暖灵活:
手脚温暖且灵活是好血液的标志,若手脚发凉或麻木,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呼吸顺畅:
呼吸顺畅是健康的标志,若感到胸闷,可能是血脂过高影响了血液流动。脸色红润:
脸色红润表示血液循环良好,若脸色暗淡,可能需要注意血液健康。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良好的血液循环能改善睡眠质量,若睡眠不佳,可能是血脂问题。早起不头晕:
晨起精神饱满是好血液的表现,若早起头晕乏力,可能是血脂“爆表”。
*出现以上症状并非一定为血脂血液问题,若有身体不适请尽快就医。
穴位调理,远离“牛奶血”
中医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牛奶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穴位及其作用: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关元穴能补摄下焦元气,增强体质,调节脾胃功能,防止脂肪堆积在血液中。内关
位置: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作用:内关穴有理气止痛的作用,能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堆积。涌泉
位置: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作用:涌泉穴能益精补肾,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体内湿浊,预防血脂异常。
药膳预防“牛奶血”,美味又健康
除了穴位按摩,中医还推荐通过药膳来预防“牛奶血”。以下是两种简单又有效的药膳:
山楂决明子茶
材料:山楂,决明子,冰糖。
制作方法:将山楂和决明子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决明子能清肝明目、降脂通便,两者结合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牛奶血”。
荷叶粥
材料:新鲜荷叶,粳米,冰糖。
制作方法:将荷叶洗净切碎,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的功效,粳米能健脾益气,两者结合有助于调节血脂,预防“牛奶血”。
各位小伙伴,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牛奶血”的关键。少熬夜,多运动,饮食清淡,保持好心情,才能远离“牛奶血”,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的用心呵护。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市中医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