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果糖浆:碳酸饮料中的隐形杀手
高果糖浆:碳酸饮料中的隐形杀手
碳酸饮料中的隐形杀手:高果糖浆
一罐可乐,39克糖分的甜蜜陷阱
当我们畅饮碳酸饮料时,可能并未意识到其中隐藏的健康隐患。以可口可乐为例,一罐355毫升的可乐中含有约39克糖分,而这些糖分主要来自于一种名为“高果糖浆”的甜味剂。这种看似普通的添加剂,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什么是高果糖浆?
高果糖浆,也被称为果葡糖浆或异构糖浆,是一种以淀粉或淀粉质为原料,经过水解、异构化、精制、浓缩等工艺制成的混合糖浆。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比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常见的类型有:
- F42型:果糖占42%,葡萄糖占58%
- F55型:果糖占55%,葡萄糖占45%
- F60型:果糖占60%,葡萄糖占40%
- F90型:果糖占90%,葡萄糖占10%
其中,F60型高果糖浆因其甜度适中,被广泛应用于碳酸饮料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可口可乐。
六大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 增加肥胖风险
高果糖浆的摄入与肥胖率的上升密切相关。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已超过50%,学龄儿童接近20%。高果糖浆中的果糖会影响人体的能量调节系统,导致热量摄入增加,长期饮用会引发体重增加和肥胖。
- 增加患脂肪肝风险
果糖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过量摄入会转化为脂肪,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研究显示,每天饮用含高果糖浆饮料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比不喝饮料的人高出55%。
- 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虽然果糖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肝脏脂肪积累,引发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 增加血脂异常风险
高果糖摄入可增加健康个体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导致血脂异常。
- 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肝脏中果糖的代谢会通过增加ATP降解为AMP(尿酸前体)来诱导尿酸产生,从而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自1967年引入果葡糖浆以来,美国的果糖消费量大幅增加,并且果葡糖浆的消费量与美国人痛风患病率增加的趋势相吻合。
- 损坏牙齿
高果糖浆中的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易被致龋菌利用产酸,造成牙面脱矿,导致龋齿。虽然其致平滑面龋的能力较蔗糖弱,但致窝沟龋的能力相对明显。
广泛应用,无处不在
高果糖浆因其无色无臭、流动性好、溶解度高等优点,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从碳酸饮料到糖果、巧克力,从蛋糕到面包,从冰淇淋到果酱,高果糖浆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果葡糖浆产量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产量达到685万吨。如何减少高果糖浆的摄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如果发现“果葡糖浆”字样,尤其是排在配料表靠前位置时,应谨慎选择。
健康之选,从我做起
高果糖浆虽然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但其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建议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选择更健康的饮品替代。同时,也要关注日常饮食中其他含高果糖浆的食物,如蛋糕、冰淇淋等,适量食用,保持健康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