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章宇:电影中的两种勇敢
张艺谋、章宇:电影中的两种勇敢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这句歌词道出了人生路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定。在张艺谋的电影《第二十条》和《风平浪静》中,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勇敢:一个是少年的挺身而出,一个是成人的隐忍坚持。这两个角色,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勇敢的多重含义。
少年的勇敢:韩雨辰的校园抗争
在《第二十条》中,韩雨辰是韩明的儿子,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影片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韩雨辰在校园里目睹了同学被霸凌,他没有选择旁观,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制止。在混乱中,他不慎将施暴者的鼻梁骨打折,因此面临行政拘留的风险。
韩雨辰的勇敢是直接而纯粹的。他没有考虑后果,没有权衡利弊,只是出于本能地选择了正义。这种勇敢,是年轻人特有的,它不计代价,不求回报,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正义感。韩雨辰的行为,正是对“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的最好诠释。
成人的隐忍:宋浩的命运抗争
相比之下,《风平浪静》中的宋浩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勇敢。曾经是三好学生的他,因为一次意外杀人而逃亡,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隐姓埋名生活。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选择回到故乡,直面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章宇饰演的宋浩,是一个被命运折磨得遍体鳞伤的男人。他的勇敢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行动上,而是体现在对过去的坦然面对和对未来的重新选择上。在与宋佳饰演的潘晓霜的感情线中,我们看到了宋浩内心的挣扎与解脱。他开始尝试着走出过去的阴影,重新拥抱生活。
导演与演员的诠释
张艺谋和章宇,两位优秀的电影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勇敢这一主题。张艺谋通过《第二十条》展现了制度层面的正义追求,而章宇则通过《风平浪静》深入挖掘了人性深处的自我救赎。
章宇在接受采访时曾用一个希腊寓言来形容宋浩:“一个斯巴达男孩偷了一只狐狸,狐狸在他隐秘的衣服下咬啮着他的肉,但他选择沉默,因为他不想揭露自己的罪行。”这种内心的煎熬与挣扎,正是宋浩这个角色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勇敢的多重含义
韩雨辰和宋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勇敢的两种面貌:一种是年轻时的冲动与无畏,另一种是成年后的隐忍与坚持。这两种勇敢,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源自于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正如《第二十条》中韩明对儿子说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句话不仅是对韩雨辰的鼓励,也是对每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坚持正义之人的致敬。无论是韩雨辰的挺身而出,还是宋浩的自我救赎,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依然选择前行。
在《风平浪静》的结尾,宋浩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过去的救赎。这种平静,是对“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的最好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无论是面对校园霸凌的少年,还是在命运重压下挣扎的成年人,只要我们选择了勇敢,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