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体教融合: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路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体教融合: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路径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8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
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4/2024_zl03/202402/t20240227_1116989.html
3.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1011/c14739-40336801.html
4.
https://hudong.moe.gov.cn/jyb_xwfb/s5148/202405/t20240527_1132708.html
5.
http://www.jyb.cn/rmtxwwyyq/jyxx1306/202405/t20240517_2111195798.html
6.
http://www.cisszgty.com/kepu/2024/0628/4816.html
7.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4-03/05/content_30783589.htm
8.
https://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gai_kuang/xin_wen_gong_gao/202412/t20241211_2645760.shtml

近日,教育部发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特别强调要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的作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更为他们提供了更全面的成长机会。

0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科学证实的积极联系

体育运动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更在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关注。从教育实践来看,体育教育所发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却常常被分隔对待。

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个体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运动能释放出内啡肽等“快乐激素”,进而有效改善情绪状态。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个体的自信和自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会经历成功或失败,学会面对挑战并克服困难,参加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时,还需要团队协作、沟通和互动,这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2

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从政策到行动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以深化体教融合为着力点,以加快少年体校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实施高层次体教融合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厚植学校体育运动土壤,促进全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优化体制机制,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大环境”

如东县切实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研究和理解把握,结合县域实际,发挥教体一家优势,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对相关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细化,确保可执行可操作。

  • 建立体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由教体、编办、财政、卫健等部门参加的体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让退役运动员进校任教、运动员专项经费等重要事项。
  • 出台体校发展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如东县少体校训练工作考核办法》等,将体校发展纳入全县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将体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统筹,通过安排体彩公益金等方式提高运动员伙食补贴、服装装备、训练、参赛等专项经费达到人均标准1.2万元每年。
  • 优化政府考评奖励机制。制定完善《如东县体育特色学校考核办法》《如东县“县队校办”项目学校训练工作考核办法》,调增《如东县优秀校长评选办法》中“体育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分值的比重,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不断优化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的个人考核办法,将授课训练时间、比赛成绩、向上级输送队员数量等列入考核。

深化体教融合,种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责任田”

  • 深入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2月中旬,全县举行了2023体教融合工作会议、体教融合工作培训班。要求各校结合“5621”计划,全力落实南通市“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全覆盖、全员额、全过程”要求。目前全县48所小学均已确定体育特色项目并开展活动,主要涵盖12个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花样跳绳、武术、趣味田径、少儿体适能、啦啦操、空竹、快乐体操、射箭)。县教体局层面还制定了“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考核督查办法,全力促进“双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 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全县中小学结合各自体育特色,成立学校体育俱乐部,帮助有条件的学校俱乐部去民政部门进行注册,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创办的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与学校规范合作,为“双减”下的学校体育运动加分,丰富课后体育服务项目、内容,帮助学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努力发现并引导具有潜能的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训练。目前,已有篮球、空竹、轮滑、武术等项目走进校园。
  • 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规定课程(小学每周5课时、初中每周4课时、高中每周3课时)。开展好早操、体育大课间、体育延时服务等活动,保障学生校内每天至少有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积极推动“家·校·社”多元联动机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亲子体育、冬夏令营等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常态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外也能保证每天至少有60分钟身体活动,培养积极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化体校建设,培育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领头雁”

县少体校目前开设田径、摔跤、击剑、射箭、篮球、排球等6个训练项目,在岗教练员11人,在训运动员160多人,每年县财政为少体校投入1000多万元(含人员工资),完全符合少儿体校有组织机构、有教练队伍、有场馆设施、有经费保障、有训练竞赛、有人才输送的“六有”目标要求。

  • 补充基础配套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对与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以及现代化教学训练等要求不相适应的击剑、摔跤、科研医务服务等设施器材尽快配套完善。
  •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引导教练员围绕“育人夺标”目标,努力拓宽知识面,练好“传道授业解惑”内功,树好为人师表的形象;为教练员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多为他们参加上级培训、见习锻炼创造机会,加强运动训练学科知识、科学化训练与管理的学习;积极举办业余训练教练员优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促进教练员钻研业务、积极进取;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积极向省级以上赛事选派优秀裁判员。
  • 做好后备人才的挖掘培养输送工作。继续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与全县小学的联系,联合开展冬夏令营、选材运动会等,争取发现更多的新苗子;继续在传统田径、摔跤等项目上发力,全力为上级储备、输送运动员,力争在各届省运会上再获佳绩;加强市县合作,争取市级支持,推动击剑项目“市队县办”。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如东县将拿出真招实招,加快推进体教融合,为青少年体育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作出新实践。

03

体教融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和教育的简单叠加,更是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模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青少年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更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全方位的培养模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育将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