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致下肢水肿怎么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致下肢水肿怎么办?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2920175_121124527

CCB简介及导致下肢水肿的原理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s)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乐卡地平、马尼地平等,是常用的一类降压药,外周水肿是其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机制为:在CCB作用下,小动脉被扩张,这会引起毛细血管网的静水压增高。就像一个管道系统,小动脉这一端压力突然降低(因为扩张了),而静脉端压力相对变化不大,就会造成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压力不平衡,压力差使得液体更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进而导致下肢水肿的出现。

钙拮抗剂所引起的水肿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钙拮抗剂引起的水肿有“晨轻暮重”的特点;
    当体位从仰卧位变为站立位时,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发生体位性收缩,保持毛细血管内压力恒定,而CCBs通过抑制足背体位性皮肤血管收缩反射改变了静脉动脉反射,因此,重力因素在CCBs促进外周水肿的形成中起促进作用。

  2. 不同二氢吡啶类CCB的水肿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
    研究显示,与较老的二氢吡啶类(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水肿发生率达14%)相比,新一代的亲脂性二氢吡啶类(乐卡地平、马尼地平水肿发生率约6%)外周水肿的发生率更低。

  3. 水肿发生率与服用剂量、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有meta分析显示,CCBs药物高剂量较低剂量外周水肿的发生率高(16.1%vs 5.7%),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水肿的发生率增加,CCBs治疗4周时水肿发生率为2.3%,5~12周时达6%,13~26周时发生率为10.8%,26周后水肿发生率为23.8%。

  4. 一般女性的发生率略高于男性;

  5. 年龄较高的、体重较重的患者发生水肿的可能性更大些;

  6. 睡前服药比清晨服药降低水肿的效果更明显。

发现疑似CCB药物导致下肢水肿后的应对措施

1. 及时就医检查

当发现下肢水肿时,首先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因为下肢水肿可能不仅仅是CCB药物的副作用,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心功能不全、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检查(如肾功能、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心脏彩超、下肢血管超声等,以明确水肿的真正原因。

2. 调整药物

在确定是CCB导致下肢水肿后,医生可能会考虑调整药物。

  • 换药:可以改用其他水肿发生率低的CCB(水肿发生率: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乐卡地平、马尼地平>拉西地平),也可以改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这些药物在降压的同时,不太容易引起下肢水肿的副作用。还有β -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但换药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和禁忌证,比如ACEI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等副作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使用也需要谨慎评估。

  • 调整剂量:如果水肿情况相对较轻,医生可能会尝试降低CCB的剂量,观察水肿是否有所改善。但降低剂量可能会影响降压效果,所以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3. 非药物治疗措施

  • 抬高患肢,避免久站: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下肢水肿的方法。在休息时,可以将下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的水肿。可以使用枕头或专门的抬高垫来辅助,每次抬高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每天多次。

  •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例如散步、瑜伽中的简单腿部拉伸动作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

  • 控制饮食:减少盐的摄入,过多的盐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使水肿加重。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如果存在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也要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

总之,CCB导致下肢水肿虽然是药物的一种副作用,但通过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可以有效缓解和处理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避免或减轻下肢水肿带来的不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