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前必学:春玉米病虫害防治秘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前必学:春玉米病虫害防治秘籍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6091092_121117075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3A002MM00
3.
https://m.sohu.com/a/783668578_121123529/?pvid=000115_3w_a
4.
https://m.sohu.com/a/772194669_593212/?pvid=000115_3w_a
5.
http://www.moa.gov.cn/gk/nszd_1/nszd_2/202403/t20240308_6450963.htm
6.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51105500529934883/
7.
https://www.hbkc.gov.cn/art/2024/6/20/art_3671_1008946.html
8.
https://www.caas.cn/zt/cyzj_0/zjjy-c_3/d887a92eab884dc794ba1ab4752fa3da.htm

随着冬至的到来,农民朋友们开始准备来年的春玉米种植。为了保证明年的丰收,掌握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巧至关重要。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预计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达9.8亿亩次。其中,北方春玉米种植区需要重点防控6种害虫:粘虫、玉米螟、棉铃虫、双斑长跗萤叶甲、蚜虫和地下害虫。

01

粘虫

粘虫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7-20毫米,体色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幼虫主要在夜间活动,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则会将叶片危害成不规则的缺刻。严重时,幼虫会在短期内吃光叶片,仅留下叶脉,甚至将玉米吃成光杆,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

  • 成虫发生期使用灯诱、食诱、性诱剂诱杀
  • 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或夜蛾黑卵蜂等天敌灭卵
  • 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 化学防治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
0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箭秆虫或玉米钻心虫,是鳞翅目螟蛾科野秆螟属的一种节肢动物。成虫是中小型黄色小蛾子,具有趋光性。幼虫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其危害症状非常显著。当玉米的心叶被蛀穿后,玉米叶会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当玉米抽出雄穗后,幼虫会钻入雄花内造成危害,导致雄花基部折断,部分幼虫还会从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得茎秆在遭遇大风时容易被吹折。受害的植株通常籽粒不饱满,部分果穗甚至不结粒,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

防治方法:

  • 心叶末期(6月底)花叶株率5%-10%进行挑治,10%时进行全面普治
  • 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施
  • 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洒
  • 向玉米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进行防治,如辛硫磷、溴氰菊酯等
03

棉铃虫

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整体呈灰褐色。前翅具有褐色肾形纹及环状纹,肾形纹前方前缘脉上具褐纹2条,肾纹外侧具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生有黑点。后翅颜色淡褐至黄白色,端区则为黑色或深褐色。

幼虫孵化后,初孵幼虫会取食卵壳,然后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幼虫还具有转株为害的习性,并在特定时间进行转移。不同代的幼虫对玉米的不同部位造成损害。例如,1代幼虫主要为害玉米心叶,吃食后会排出颗粒状虫粪,导致叶片上有穿孔,并且成排出现;2代幼虫则主要对刚吐丝的玉米雌穗花丝、雄穗和心叶造成损害,影响授粉;3代幼虫主要蛀食玉米雌穗籽粒,排出大量虫粪,导致被害部位易被污染和霉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 利用赤眼蜂灭卵
  • 利用白僵菌治螟
  • 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
  • 心叶期投施药剂防治
  • 穗期防治可在雌穗花丝上滴灌苏云金杆菌(Bt)200-300 倍液
04

双斑长跗萤叶甲

成虫体长3.6-4.8毫米,宽2-2.5毫米,形状为长卵形,颜色为棕黄色并具光泽。鞘翅上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的基部有一个近圆形的淡色斑,周围为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方的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幼虫体长5-6毫米,颜色为白色至黄白色,体表具有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

双斑长跗萤叶甲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其取食叶片、花粉和花丝,对玉米的正常扬花和受粉造成严重影响。成虫群集危害,取食叶肉时,残留不规则的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花丝受害后,玉米的正常扬花、授粉和灌浆受到抑制,可能导致籽粒破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

  • 可选用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05

蚜虫

玉米田蚜虫主要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取食,会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这不仅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叶片边缘发黄,还可能影响授粉,造成玉米雌穗出现明显的少行缺粒和秃尖。被害严重的植株的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秃尖较长,从而导致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

防治方法:

  • 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保证通风和光照
  • 利用天敌如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草岭和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 喷洒吡虫啉和虫嗪等药剂
  • 播种时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或者在施肥时掺杂药剂
06

地下害虫

玉米田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它们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地老虎是玉米苗期最常见的地下害虫之一。它们以幼虫形态在土壤中活动,昼伏夜出,主要危害玉米幼苗,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 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使用辛硫磷等药剂拌种
  • 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 发现幼虫危害时,可用敌百虫等药剂灌根
07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8月份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8月份的玉米大斑病还是高峰期,需要农户们做好观察,及时进行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叶片上,部分也会出现在叶鞘和苞叶上。发生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危害症状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做好相对应的防治措施。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时,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这些斑点随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但扩展过程并不完全受叶脉限制。到了大斑病中期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暗褐色的大斑,并且与叶脉平行,部分表现为坏死斑。到了危害后期以后,叶片上的多个病斑会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的不规则形枯斑。由于这些枯斑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会逐渐变黄、干枯,甚至整叶枯死。

防治方法:

  • 喷施杀菌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单剂
  • 使用复配药剂,如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
  •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通过掌握这些病虫害的症状及科学的防治方法,农民朋友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在实际操作中,建议采用综合防治策略,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