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新晋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创新
黄山市:新晋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5月,黄山市正式获批成为安徽省第九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殊荣不仅体现了黄山市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显著成就,更标志着这座城市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黄山市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建筑的多个方面。目前,黄山市拥有2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分别是举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和宏村古村落。此外,还有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310个中国传统村落和492个省级传统村落。这些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明珠,散落在黄山市的山水之间,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
在历史建筑方面,黄山市保存了大量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民居、祠堂和牌坊。据统计,黄山市现有历史建筑41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黄山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办公室,专门负责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同时,黄山市还出台了《黄山市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办法》《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等20余项规章制度,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保护的基础上,黄山市还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例如,黟县实施古城消防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古城消防站,实现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内百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的消防设施全覆盖。屯溪老街则通过店招店牌整治、路面修复、节点亮化等综合提升工程,重现了昔日繁华景象。歙县西街一号引入社会资本对老县委大院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建成徽州大讲堂、酒店聚落和文旅商业区,成为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2024年9月,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合肥开幕,黄山市作为“大黄山”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根据《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到2033年,大黄山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4万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超过6.7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900亿元。
“大黄山”区域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个省辖市,总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拥有227个A级景区,是全国8个A级景区集聚区之一。大黄山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不仅要发展旅游业,更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大黄山四市已与8家重点投资企业签约,总投资额超百亿元,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黄山市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对过去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随着“大黄山”建设的深入推进,黄山市必将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旅游体验,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