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四合院:明清遗风的园林设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四合院:明清遗风的园林设计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7960094_121679201
2.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4236594469755219.html
3.
https://m.163.com/dy/article/IQGIHHQB05566WVI.html
4.
https://m.maigoo.com/zhishi/181478.html
5.
https://m.dfcgzs.com.cn/culture/shywh/15809.html
6.
http://www.siheyuan.cc/article/10.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9/10/5701732_1133532913.shtml
8.
https://m.dfcgzs.com.cn/culture/shywh/16215.html
9.
http://www.jtxiangshu.com/tp-list-37.html
10.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4801/courtyard-35-hao-yuan-bie-you-dong-tian-wei-way-studio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的主要居住形式,其园林设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传统复古风到现代简约风,再到中西合璧风和园林风,每种风格都独具匠心。这些设计不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还融合了自然景观和生态元素,营造出一片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居住环境。无论是青砖灰瓦的传统装饰,还是绿植环绕的现代布局,北京四合院的园林设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高贵的历史感和不言可喻的精神体验。

01

四合院的历史渊源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是六朝古都,北京的四合院必然内蕴浓郁的帝都色彩。认知北京,了解北京与北京文化,四合院是一个极好入口。

四合院在历史上称四合房,顾名思义就是院子的四面都有房屋。地域不同,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与居住文化也不尽相同。北京四合院是我国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是六朝古都,北京的四合院必然内蕴浓郁的帝都色彩。认知北京,了解北京与北京文化,四合院是一个极好入口。

四合院历史溯源
根据考古学界的研究,在我国的夏朝晚期,已然出现了具有合院雏形的建筑。在今天河南偃师二里头保存着一座当时的宫殿遗址。遗址东西长一百零八米,南北宽一百米。东部与北部之间缺了一角。平面是略呈折角的正方形。

庭院四周长廊环绕,东、南、北面的长廊是双廊,西面的长廊是单廊。南廊的正中是大门。大门八间,中部是穿堂,两侧是塾门,是进入宫中的正门。东廊的折角处有一个侧门,小而次要。此门称“闱”,是供宫中妇女出入的小门。

庭院的北部是宫殿。宫殿与大门大体对位,但是没有完全对准。在间数上,宫殿也是八间,与大门的间数相同。

这组建筑,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大门,都采取了单数柱列、双数开间的做法。这样,在中轴线上的不是门,而是柱子。与今天在中轴线上布置门的做法截然相反。

在今天陕西岐山凤雏村有一组西周早期的建筑遗址。这组遗址,有两进院落。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屏、门、堂、廊、室。东西两侧是庑。庑取代了廊,而且,所有的堂、室、门都与庑相连,围拢出两个院落。前堂与后室用廊连接起来,在平面上呈“工”字形。这样的布局延续下来,直到宋元。大门外面竖立屏。屏也称树,也就是后来的影壁。

相对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晚期宫殿的围廊,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用房屋四面围拢的形式,完全具备了合院的特点。

“文革”时期,在北京后英房明城墙的基础下,挖掘出一处元代的住房遗址。这是一座大型住宅,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主院有正房与厢房。正房分前后两座,中间用廊连接,平面为工字形,继承了陕西岐山凤雏村的做法。前后的正房各三间,列柱不在中轴线上,正房与厢房相互分离,表现出从合院向四合院的过渡形式。

明以后,北京的四合院定型。晚清以后,北京的四合院也多少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元素,例如:
一、在院内构筑西式建筑,如后圆恩寺胡同7号,西部是四合院,东部是花园,中部是一座西式楼房。
二、构筑西式宅门。这样的宅门不乏其例。板厂胡同29号是一所旧宅院,但是在传统的屋宇门外部又兴建了一座西洋门。
三、外檐与内檐装修受西方影响,把室内的纸顶改为抹灰顶,砖地改为木板地,窗户改为外推式;安装电灯、暖气、自来水、卫生设备;把倒座房的某一间改为汽车房等等。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
四合院包括这样几个基本要素:宅门、倒座、正房、厢房、围墙。把这些要素根据四合院的原理组合起来,便组成四合院。一般构造是这样的:
如果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便开辟在东南角,与东厢房的南部山墙相对。大门之内的西侧是庭院。其中,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部,坐北朝南。倒座位于庭院的南部,坐南朝北。东西两侧是厢房。围墙用来填补建筑之间的空隙。

相比一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又具有一些特点:
一、中轴布局。正房与倒座位于中轴线上。正房是全宅的主体,进深、面宽、架高与内外檐的装修规格在全宅居于首位。正房的列柱是双数,房间是单数,从而保证明间的房门在中轴线上。正房一般是三间。正房两侧有时构筑耳房。耳房的高度低于正房。正房与耳房的总长决定了四合院的宽度。
二、正房、倒座、两厢都是单层建筑,而且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正房与倒座南北相望,两厢的前檐位于正房墀头墙的外侧。正房两侧如果设有耳房,那么耳房的面阔与厢房的进深保持在同一尺度。如果正房的后面还有房屋,那么东面的耳房则作为通道。这一点是四合院与合院的根本区别。合院的房屋是相互连接的。比如,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宫殿遗址,今天浙江绍兴的台门,西南地区的一颗印式住宅,四面的房子都相互衔接。
三、正房、倒座、厢房通常采取山墙到顶的硬山样式。不在山墙也不在后檐墙开设门窗,门窗均向院内开辟。
四、宅门位于宅院的东南或者西北位置,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如果宅院坐落在胡同的北部,则宅门位于东南角;如果宅院坐落在胡同的南部,则宅门位于西北的位置。宅门有屋宇门与墙垣门两种形式。讲究的四合院使用屋宇门。这种宅门又可以细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与如意门四种。在封建社会,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可以使用广亮大门与金柱大门。百姓只能使用蛮子门、如意门与墙垣门。墙垣门的常见形式是清水脊小门楼。
五、北京的四合院在整体上,南北长,东西短,但是四合院内部的庭院与山西或者陕西窄院中的庭院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在庭院的长宽比例上,北京四合院是11,陕西窄院是21,陕西窄院是31,随着西北地域的转移,长宽的比例愈来愈悬殊。这就意味着,北京四合院的庭院基本是正方形,无论是山西还是陕西,庭院则是长方形的,建筑虽然也是一正两厢,但是东西厢房相互靠拢,把正房部分或者大部分遮住。

北京四合院的构造大体如此。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添加新的要素,进行纵向与横向的组合。
这些新的要素包括卡子墙、垂花门、抄手游廊、后罩房。其中,卡子墙位于东西厢房的南侧,卡子墙的中间是垂花门,卡子墙与倒座之间组成第一进院落。抄手游廊把正房与厢房衔接起来。卡子墙与正房之间形成第二进院落。正房之后是后罩房,二者构成第三进院落。在这类四合院中,第二进是主体,庭院基本是正方形的,第一进与第三进则是南北短而东西长,呈扁长形状。
三进四合院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如果去掉后罩房,把庭院再向后延伸,加盖正房与厢房,则此处的正房与前面的正房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如果这进庭院的后面再设置后罩房,则形成四进院落。
从理论上讲,四合院可以进行无限的纵向组合。但是实际上,北京的四合院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至多是五进。比如,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在帽儿胡同的住宅分东、中、西三路。其中,西路是住宅,分五进。大门在院子的东南角。进大门是一进院,南侧是七间倒座房。北侧是卡子墙,中间是垂花门。垂花门后是二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与厢房之间用抄手游廊相连接。之后是三进院、四进院,正房均为三间,最后是五进院,有后罩房十六间。

在横向上,也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但是,同样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北京的四合院,最多也只为三路,而且并不全部安排住宅,而是根据需要进行处理。比如,上面所举文煜在帽儿胡同的住宅,西路是住宅,东路是下房,中路便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可园”。
北京四合院的设计原理
北京的四合院是历史产物,其中,既有人文精神,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人文精神则与我国古代的井田制有关。熟悉

02

四合院的园林设计特点

四合院建筑风格内敛,除了宅门之外,所有建筑结构都收敛在住宅内部,不为外人所见。四合院的规模大小不一,小到一进院落,大到多进深宅大院。四合院的细节装饰极其讲究,石雕、砖雕、木雕、彩绘等丰富多彩,体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理念,注重整体和谐与细节精致。院落的布局通常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四面房屋围绕中心庭院形成封闭的居住环境。四合院的门脸儿、影壁、大门等都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特色,而院内的游廊、厨房、厕所等设施的布局同样遵循着传统规则和风水信仰。

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四合院的建造追求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四合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体现,无论是宅门的等级制度还是院落的空间布局,都体现了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礼仪规范。

03

四合院的文化内涵

中式合院建筑的核心设计理念之一是“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合院建筑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将室内生活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形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使居住者能够在家中就能感受到四季变换、风雨晴雪的自然之美。同时,合院内的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对自然之灵的敬畏与亲近,体现了古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中式合院建筑在布局上严格遵循“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礼制原则,这一特点在四合院、三进院等典型结构中尤为突出。主房位于中轴线上,通常为家族长辈居住,两侧厢房则供晚辈居住,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也强调了家族成员间的相互尊重与秩序维护。此外,合院建筑中的门楼、影壁等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如遮挡视线、增加私密性,更蕴含了避邪祈福、彰显家族地位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礼制的重视与遵循。

中式合院建筑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境界,即将居住空间打造成充满艺术气息与文化氛围的诗意空间。在合院中,无论是雕刻精美的门窗、绘有山水花鸟的屏风,还是布局考究的园林小品,都透露出一种雅致与超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不仅能够享受物质生活的舒适,更能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宁静。这种美学追求,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

04

现代四合院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式合院建筑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一方面,现代设计师在保留传统合院建筑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材料技术,创造出既符合现代人居住需求,又不失传统韵味的现代中式合院。另一方面,合院建筑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这种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使命,不仅让中式合院建筑得以生生不息,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布局,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房屋围绕中心庭院而建,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增强了建筑的私密性和防御性。同时,四合院的房屋通常采用硬山式建筑结构,大木架结构稳定,木材接口处由榫卯接合,能够应对一定的形变影响。

四合院的布局以中轴线贯穿,形成对称的布局。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的房屋为厢房,南面为倒座房,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家庭结构。同时,四合院的院落空间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建筑与庭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此外,四合院还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营造。庭院中常常种植花卉植物,如海棠、石榴、牡丹等,使得整个院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四合院的建筑特点与布局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四合院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