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东师大探讨“生生不息”,孔子与《易传》再成焦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东师大探讨“生生不息”,孔子与《易传》再成焦点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以“生生不息”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此次沙龙聚焦于孔子仁学与《易传》中的“生生之德”,深入探讨了这一古老哲学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生生不息”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这一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生生”表示变化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不息”则意味着没有终止。它不仅形容事物持续不断地生长、繁殖,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延续和发展的哲学思考。

在此次学术沙龙中,专家学者们重点探讨了孔子仁学与《易传》中“生生之德”的关系。孔子提出的仁学强调“仁者爱人”,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和社会。而《易传》中的“生生之德”则揭示了宇宙万物相生相续的本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命和道德的重要论述。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在沙龙中指出,孔子的仁学与《易传》的“生生之德”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认为,仁学不仅是一种道德理论,更是一种生命哲学。仁学中的“仁”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更是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生命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即生命在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

另一位与会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则从现代视角解读了“生生不息”的哲学内涵。他认为,“生生不息”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今社会,这一理念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王博教授强调,人类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此次学术沙龙还邀请了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对“生生不息”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古老哲学理念不仅揭示了宇宙万物相生相续的本质,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探讨人如何参与宇宙生命的“生生”,成就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本次沙龙为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生不息”的理念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正如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巳巳如意,生生不息”所表达的那样,这一理念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与永恒活力。它不仅体现了生命延续和发展的哲学思想,也承载了对繁荣昌盛的美好期待,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