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必看:助娃调整作息妙招
开学前必看:助娃调整作息妙招
随着寒假接近尾声,家长们开始为孩子们的新学期做准备。然而,不少家长发现,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已经完全被打乱。晚上熬夜、早上赖床、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些问题让家长们感到头疼。如果不及时调整,这些不良习惯将严重影响新学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
不规律作息的危害
研究表明,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首先,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其次,长期熬夜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患病风险。此外,作息不规律还会引发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影响心理健康。
如何调整作息时间
1. 逐步调整,循序渐进
专家建议,不要试图让孩子一夜之间就恢复到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这样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应该采用渐进式调整方法,每天提前10-15分钟起床,逐渐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例如,如果孩子目前每天早上8点起床,可以第一天调整到7点45分,第二天调整到7点30分,以此类推,直到达到理想的起床时间。
2.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GB/T17223—2012)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
- 初中生不应少于9小时
- 高中生不应少于8小时
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标准,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时间表应包括起床时间、学习时间、休息时间、运动时间以及睡觉时间等。同时,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调整作息时间外,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晨跑、跳绳等,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
家长如何有效监督
1. 制定“小约定”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小约定”,明确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让孩子参与制定过程,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例如,可以约定每天晚上8点前完成作业,之后可以有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
2. 使用计时器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家长可以使用计时器。例如,晨光计时器不仅外观可爱,功能也非常强大。它集成了时间显示、闹钟、日历和计时器于一体,超大的屏幕让孩子轻松掌握时间,静音设计则让孩子更专注于学习。操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转动胖熊的耳朵即可开始倒计时,按一下则是正计时。
3. 建立奖励机制
为了激励孩子遵守作息时间,家长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如果孩子能够连续一周按时起床,可以奖励一次喜欢的活动或小礼物。这种正向激励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实用建议
起床后立即活动:例如喝一杯水、用冷水洗脸或简单拉伸,这些动作有助于迅速清醒。
制定早晨计划:规划好起床后的活动,比如晨跑、瑜伽或阅读,让早起更有意义。
保持睡眠环境舒适: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可在卧室开盏小夜灯,睡后应熄灯。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
培养睡前习惯: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洗漱、如厕、讲故事等。活动内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度。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
调整作息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的节奏,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