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票价6月起上调3.09%,市民呼吁调整加价机制
港铁票价6月起上调3.09%,市民呼吁调整加价机制
港铁票价将于2025年6月起上调3.09%,这是继去年加价后的连续第二年上调。根据港铁公布的票价调整方案,此次加价是在“可加可减”机制下进行的,但由于触发了“封顶”机制,实际加幅低于计算值。
票价调整机制引发争议
根据港铁的票价调整机制,此次票价本应上调3.2%。这一计算基于去年第四季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上升5.2%,以及12月通胀率2.4%,扣除港铁生产力因素0.6个百分点得出。然而,由于“封顶”机制的限制,加幅最终被限定在3.09%。这一机制规定,票价调整不得超出全港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按年变动。
这一调整机制引发了广泛争议。有议员指出,虽然“封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幅,但新加入的物业发展利润挂钩机制未能全面反映港铁的业务状况。港铁去年盈利70亿,其中物业发展利润仅占约20亿,而剩余的50亿主要来自商场租金和广告等非物业收入。这些收入随着新铁路线的增加而持续增长,但并未纳入票价调整的考量范围。
市民生活成本增加
此次票价调整将对市民的生活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以一名家住元朗、在金钟上班的市民为例,目前每日往返车费为57元,每月交通开支至少1,300元。加价后,预计每月将额外支出数十元。虽然特区政府推出了交通津贴计划,每月最高可补贴400元,但对于许多跨区工作的市民来说,这仍不足以完全抵消加价带来的影响。
家住元朗的林先生表示,除了日常通勤,周末与家人外出就餐、聚会等都会产生额外的交通费用。他透露,本月尚未结束,交通费用已超过1,500元。虽然考虑购买月票以减少开支,但发现减幅有限,吸引力不高。
呼吁调整票价调整机制
面对市民和议员的质疑,有建议提出应将票价调整机制与港铁的整体业务表现更紧密地挂钩。具体建议包括:
- 将“生产力因素”与港铁基本业务总利润挂钩,当利润在50亿元以下时扣减0.6个百分点,50亿至100亿元扣减0.9个百分点,100亿至150亿元扣减1.2个百分点,超过150亿元则应冻结票价。
- 调整“追加”机制,研究隔年未追加的加幅自动抵消,避免年年累加。
- 重启“搭十送一”等优惠措施,与其它交通工具设立转乘优惠,冻结各类月票及都会票售价。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陈恒鑌指出,港铁每次加价往往带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跟随,担心此次加价会引发新一轮加价潮。在当前香港经济仍处于复苏初期的背景下,这将加重基层市民的生活负担,并可能增加特区政府的公共交通补贴支出。
港铁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其票价调整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港铁持续盈利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确保票价调整机制的公平性,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