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理崇圣寺:南诏古国的皇家寺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理崇圣寺:南诏古国的皇家寺院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8/06/75927301_1135986258.shtml

大理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2公里处,苍山应乐峰下,是南诏古国的皇家寺院。寺院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沧桑,现存三塔为唐代和宋代遗存,是大理历史文化的象征。

大理崇圣寺分为前后两个景区,前景区包括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沿中轴线拾级而上,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以它古朴雄宏的气势展示在眼前。三塔擎天柱立,卓然挺秀,俊逸不凡,犹如三柄古朴的宝剑直插蓝天,又似三根茁壮的春笋挺立于天地间。

崇圣寺三塔是历史文化名城大理的标志,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据说,三塔的建造时间并不相同,中间的主塔为唐代南诏国时期,与崇圣寺同时建造,南北两座小塔建于宋代时期的大理国。三塔矗立,雄伟壮丽,为苍洱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

主塔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又叫千寻塔,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塔的正面朝东,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塔的底层高约13米,西面设塔门,除叠涩之外,塔身全部涂饰成黄色。

千寻塔每层中间设有券洞,洞深直达塔心,每隔一层券洞内供有一尊佛像。券洞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洞龛,洞龛下部为莲花座,上部有砖檐,龛内刻有汉白玉经文。据说,砌塔的砖共有十五种之多,砖上布满了佛教密宗和梵文。

千寻塔正前方有一照壁,其上刻有“永镇山川”四个鎏金大字,传为明黔国公沐英裔孙沐世阶所书。关于这四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古大理常有水患,水患多为恶龙作怪,在塔顶四角置大鹏金翅鸟,可镇恶龙,以除水患。二是明代朱元璋征服云南,命沐氏子孙镇滇,这字表明沐氏永镇云南之意。

千寻塔侧后南、北两座小塔,样式和高度相同,塔高42米,都是10级密檐式八角形空心砖塔,两塔相距近百米,与主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三塔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两座小塔的外观装饰成楼阁式,塔身均涂饰一层黄色泥皮。

两座小塔顶端各有三苹铜质葫芦装饰,塔的底层开有四个塔门,其余各层每面开有券龛和洞龛,洞龛供有石佛像,券龛上部有砖檐,下部塑有瑞云、莲花、宝瓶等。细细观察,可以发现两座小塔呈倾斜状。南塔向西北方倾斜18度,北塔向西南方倾斜12度。

据史料记载,崇圣寺三塔的建造采用的是“堆土建塔”之法,这是一种古老的建造方法。一般建造塔这类的建筑都是搭脚手架,堆土建塔就是边建塔边垫土,建塔的土随着塔的增高而增高。塔建完后再把士清除,称之“挖土现塔”,可见当时工程之浩大与艰辛。

耸立在洱海之畔,苍山脚下的崇圣寺三塔,自建造之后,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剥蚀和数十次的强烈地震,大理古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唯有三座佛塔仍巍然屹立,大难不倒。史籍载,明正德九年地震,城廓人庐尽圮,中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合,安然无莹。后面两座小塔被震斜,至今斜立,蔚为奇观。

据说,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五大重器分别是;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金匾。崇圣寺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后五大重器除三塔外,其它四件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至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崇圣寺的寺宇被毁,仅存三塔。

走走看看,边走边拍,不觉间来到了一潭清水旁。在崇圣寺三塔周边有数个倒影池,池水碧绿、清澈见底,池边遍植花草树木。靓丽的塔影倒映水中,角度不同,倒影形态亦随之改变,为三塔再展倩姿芳容,平添了几许秀美。此处风光绝妙,吸引了无数游人,成为留影的佳地。

离开三塔,沿中轴线继续向前,路的中央趴着一块状如青蛙的石头,石台上写有“石鸣蛙”三字。石鸣蛙的背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浅坑,犹如高低不平的蛙皮。拿起台上的一块小卵石,轻轻击打石鸣蛙身上的凹陷部分,石鸣蛙发出了类似青蛙的鸣叫声。

走过三塔,顺着林间的台阶向上而行,是南诏建极大钟楼,古时此楼称胜概楼。“南诏”为国号,“建极”为年号,大钟铸于南诏国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钟楼与大钟毁于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的战乱。1997年,依史料重铸16.295吨大钟,为云南第一大钟。

大钟楼西侧是恢复重建的雨铜观音殿。相传,南诏中兴二年,崇圣寺铸观音像时,准备的铜已用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天上突降铜雨,满地皆为铜屑。高僧认为冥冥中有神相助,于是取铜续铸观音像,观音像铸成后取名为“雨铜观音”。

殿内居中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铜铸贴金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着8.6米的贴金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神态庄严静美,慈祥妩媚的女性脸颊,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左手持净瓶,右手食指似正在点甘露水救化众生,这是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的特征。

大殿左侧为水月观音、阿嵯耶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是观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密宗佛教所独有的观音;右侧梵僧观音、负石观音,这两尊观音都是男身化的观音,也是阿嵯耶观音的化身,具有降伏罗刹、保境安民的神迹。

走过雨铜观音殿,便是崇圣寺的后景区,这里是重建的崇圣寺。据史载,早在西汉,大理地区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疆域。唐宋时期,以大理地区为中心,先后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南诏时期,崇佛大兴,寺院遍布全境。据传,南诏第10代王劝丰祐时期,建造了皇家寺院“崇圣寺”。

崇圣寺建造时间,有说是唐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有说是南诏劝丰佑时期,824年至859年;还有说是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更有说是唐天宝年。《蒙段诸异僧》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大理国内史记载:“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观。”

历史上的崇圣寺自建造以后,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颠峰。当时,其规模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余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崇圣寺被喻为“佛都”。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佛珠,因此大理国也被称为“妙香佛国”。

据说,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的原形就是崇圣寺。至宋代大理国时,崇圣寺都是云南佛教活动的中心,当时的国王信奉佛教,崇圣寺香火更旺。大理国22代国王中,有9位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为僧,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对崇圣寺也有过详细记载。

重建的崇圣寺,沿着中轴线呈高低错落状向苍山延伸,沿线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望海楼等主要殿堂,再加上南北两侧的附属楼阁,崇圣寺建筑群相当庞大。寺院主道两侧海棠塔松苍柏成排,簇簇桂花丁香玫瑰竟相绽放,整个寺院掩映在万花奇木之中。

崇圣寺是一座很接地气的寺院,它如同一座生生不息的文化宝库,越深入了解越觉得它蕴藏的文化深不可测。寺院中关于大理的故事和传说数不胜数,或许一个塑像,一张画卷,一砖一瓦里都藏着大理最神秘最有趣的文化。

天王殿内,供奉着一尊高约6米的大黑天神像,大黑天神三眼六臂,浑身青黑,神像造型特异,样子十分吓人。相传,大黑天神为了拯救白族民众,把即将播洒在大理的瘟疫全部吞下,原本英俊白皙的脸被毒成了这般模样。白族人民为了感谢他,将他奉为白族的“本主”,并塑像祀奉在崇圣寺中。

弥勒殿,为仿宋代单檐庑殿顶七开间建筑,建筑的梁枋、斗拱等檐下构件采用庄严典雅的和玺彩。和玺彩绘是一种中国建筑中较高档的彩画,使建筑看起来非常华贵,且明快亮丽、富丽堂皇。殿中祀奉着弥勒菩萨,两侧排列天龙八部之龙部。

十一面观音殿,为仿明代重檐五开间建筑。从十一面观音殿的祀奉,可以看出十一面观音信仰在大理的流传情况。北周时期,天竺僧人耶舍崛多翻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最早将十一面观音经典引入中国。到了唐代,随着密教观音信仰的发展,许多十一面观经典的翻译,将十一面观音信仰推向了高潮。

殿内供奉着9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十一面观音共有11张面孔,分5层排列。第1层三面为瞋面,化恶有情;第2层三面为慈面,化善有情;第3层三面为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第4层一面为暴笑面,表示教化需要有极大的威严和极大意志方能成功;第5层一面为佛地,表示功德圆满。

两侧供奉着观音八化身,化身一:建国观世音菩萨;化身二:南无孤绝海岸观世音菩萨;化身三:易长观世音菩萨;化身四: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化身五:除怨报观世音菩萨;化身六:南无寻声苦观世音菩萨;化身七:普陀落山观世音菩萨;化身八:救苦观世音菩萨。

大雄宝殿,仿故宫太和殿建造的重檐九开间建筑,是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的宝殿。宝殿以钢混结构为主,斗拱门窗及细部装修采用红椿木精雕细凿,彩绘方面采用了最高规格的金龙金凤和玺彩,整座建筑看起来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为佛的德号,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崇圣寺大雄宝殿供奉的除释迦摩尼佛外,还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佛合称横三世佛。

大雄宝殿内墙四壁巨型佛龛内,有《张胜温画卷》木雕长卷,长卷高1.8米,长117米,是国内外少有的木雕长卷。长卷描绘了如来佛祖从诞生、出家、成佛、创立佛教、广传弟子、普及佛教、敬为佛祖、圆寂的故事。

九龙浴太子,是根据佛教中释迦摩尼出生的故事制作的群雕。传说,释迦摩尼出生即能够行走,步步生莲,时有9条神龙飞至太子头顶,口吐香水,为太子洗浴。群雕背后是阿嵯耶观音阁,为仿唐代高台三层重檐楼阁建筑。

阿嵯耶观音阁内,供有12米高的阿嵯耶观音像。阿嵯耶观音是白族密宗的主尊观音,被称为“云南福星”、“细腰观音”、“大理观音”。据说,观音初时是一位男子,并有络腮胡子。南北朝以后,为男身女相,留有小胡须。宋代以后,完全女性化,为面容端庄雍容华贵的妇人形象。

崇圣寺顺山而建,依次升高,站在阿嵯耶观音阁三层,临栏环望,视野十分开阔,苍山洱海美景尽收眼底,大理风光如在怀中。秀美的风光,圣洁的寺院,绿树亭阁,台廊绕曲,真是一块风水绝佳宝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