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常吃这6种食物,暖中祛寒、养胃健脾……
大寒常吃这6种食物,暖中祛寒、养胃健脾……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在这个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今天,小编为您推荐“一菜”“二果”“三肉”,都是当下较为适宜进食的食物,一定不要错过。
“一菜”:白萝卜——消食解腻
白萝卜味辛、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
白萝卜生吃、熟吃功效各异。一般来说,生萝卜会带着一股很明显的辛辣味,辛味发散,因此会散气泄气,如果是进补期间“补过头”,出现胃胀等症状,正好可以吃点生萝卜。
萝卜煮熟后辛味消散,功效偏于“补”,搭配一些有香味的蔬菜烹饪,比如芹菜、芫荽等,能够促进脾胃运化,使萝卜补而不滞。
“两果”:栗子与核桃
栗子——补肾壮阳
栗子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不论生、炒、蒸、煮、炖或烹饪做菜,都有独特之处。栗子可供作辅助医疗的食品,是一味良药。其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因肾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脚不利,小便量多等症;脾胃寒虚所引起的慢性腹泻及外伤骨折、瘀血肿痛、筋骨痛等症。
核桃——强肾补脑
核桃在我国有“长寿果”之称。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核桃可以“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功效非常多。而鲜核桃和干核桃,在功效方面的侧重又略有不同。中医认为,鲜核桃未经干燥处理,润肺效果更强;干核桃则更利于补肾,肾气不足的人更适合用它来调补身体。
第二届国医大师阮士怡会把核桃压碎制成核桃粉,每天早上用牛奶泡着吃,他认为这种吃法可起到一定的润肠、控脂、延衰老功效,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在食用量上,由于核桃含油脂较高,不宜过量进食,一天吃两个核桃就足矣,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建议不要在睡前2小时食用。
“三肉”:羊肉、鸡肉与鸽肉
羊肉——助元阳、补精血
羊肉甘热,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作用。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羊肉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脂肪含量低,不易导致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且羊肉中铁含量较高,更容易吸收,对防治缺铁性贫血非常有益。不过,羊肉性温热,常吃易上火,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所以吃羊肉时搭配一些凉性蔬菜,有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鸡肉——提升免疫
冬季人体对热量的需求较多,喝鸡汤可进补、可御寒,还能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所以,营养学家把鸡汤称为“冬季第一汤”。鸡汤味道鲜甜,营养丰富,可以增加食欲,健脾开胃,补阳气。有研究表明,鸡汤具有提高免疫力机能的作用,其缓解感冒的作用,甚至强过维生素C。如果在鸡汤中加入不同药材,也会具有不同的滋补功效。一般来说,在进行食疗时,公鸡和母鸡的需加以区别——公鸡性阳,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者食用;母鸡性阴,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
小贴士:脾胃虚弱、痰湿和湿热体质的人不宜喝鸡汤进补。痰湿体质者往往舌体胖大,舌苔滑腻、白腻,舌边常有齿印成排。湿热体质者舌苔不但比较腻,还会带些黄色。如果您的舌头出现上述特征,除了不能随便喝鸡汤外,在吃别的补品之前,也最好先咨询医生哦。
鸽肉——滋补肝肾
鸽子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肉嫩味美的肉类珍禽,自古就有“一鸽胜九鸡”的美称。中医学认为,鸽肉味咸、性平、无毒,有滋阴壮阳、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解毒之功。而且,鸽肉消化率可达97%,脂肪含量较低,冬季食用,既无发胖之忧,还可使皮肤白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