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也遭遇了!AI去衣服技术的安全隐患
泰勒·斯威夫特也遭遇了!AI去衣服技术的安全隐患
2024年,国际巨星泰勒·斯威夫特再次成为AI“深度伪造”的受害者。大量由AI生成的虚假色情、血腥照片在多个社交平台疯传,浏览量已超过千万,引发社交媒体震动,并引起了美国白宫的注意。这不仅影响了她的个人形象,更引发了人们对AI技术滥用的深度担忧。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泰勒第一次成为AI“深度伪造”的受害者。此前,有人使用AI技术仿造她的声音和形象来为商品进行推广,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泰勒代言的商品。而这种AI深度伪造的受害者,早已从明星扩展到普通人。
在西班牙阿尔门德拉莱霍小镇,30多名女学生的裸照在网上流传。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些女孩们明明是受害者,却在这个小镇里没有得到邻里们的支持。在警察公布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后,风波才得以平息。罪恶的背后,让人们看到了AI的阴暗面。
在我国,一位广州女生在地铁拍的美照,被个别网友用AI一键脱衣软件生成了裸体照片。更可恶的是,在AI脱衣处理以后,还有网友把生成好的裸照发到各个微信群,继续进行造谣,这对当事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AI去衣服技术,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除照片中人物衣物的技术,其存在和使用面临着严重的法律风险和道德争议。AI去衣服技术的滥用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例如,网络博主在地铁拍摄的日常生活照被AI“一键脱衣”,并造谣传播,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
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制作和传播明星换脸淫秽视频等方式获利。他们利用AI技术深度伪造淫秽图片和视频,并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和贩卖,形成了庞大的黑市产业链。AI换脸和一键“脱”衣技术的滥用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这些技术被用于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混淆了事实与虚构,挑战了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
面对AI深度伪造带来的挑战,各国都在积极应对。2016年以来,各国陆续发布相关政策法规,但进展仍赶不上技术的进步。去年10月,拜登签署美国首项人工智能监管行政令,为人工智能建立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但被指缺乏强制执行效能。欧盟方面,虽然欧洲议会于3月13日通过《人工智能法案》,但是法案中的相关条款将分阶段实施,部分规则要到2025年才生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直到最近才宣布计划在年内提议政府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立法。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和政策,一方面给AI有关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劲儿”,一方面又给其“立规矩”“划红线”,以确保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
AI技术虽然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但其本身也有许多积极的应用。比如AI绘画,可以分为两大类:图像生成和图像编辑。图像生成是指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新的图像,比如根据文字描述、简笔画或关键词生成相应的图像;图像编辑则是对已有的图像进行修改或变换,比如改变图像的风格、色彩、内容或视角等。
AI写作工具如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能够在内容生产中大放异彩。它们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主题和要求,生成高质量的文章、报告和文案,大大提升了创作效率。这些工具不仅对专业写作者有帮助,对普通用户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其使用。正如元宇宙新声所说:“AI技术作恶确实值得焦虑,但也无须过虑。如同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自我调节中不断适应着新的变化,新技术短时间打破平衡,很快在社会的自我调节下恢复平稳。归根结底,无论是‘AI换脸’还是‘一键脱衣’,错都不在AI,也不在技术,而法规的制定也只是让罪恶发生时有法可依。真正可怕的从来都不是AI深度伪造,而是深度伪造的病毒式传播,而传播关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