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福州人的孝心传递
拗九节:福州人的孝心传递
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这个节日承载着福州人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关于拗九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目连救母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目连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但都被狱卒吃掉。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再撒上一把黑芝麻。当狱卒看到这碗黑乎乎的粥时,以为是“拗垢粥”,不敢食用。就这样,目连的母亲终于吃到了儿子送来的食物。因为这天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正好二十九岁,所以这碗粥被称为“后九粥”或“拗九粥”。
拗九节的核心习俗就是煮拗九粥。拗九粥的制作十分讲究,主要原料有糯米、红糖、花生、红豆、马蹄、芝麻、桂圆等。这些食材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熬煮,最终成为一碗香甜可口的甜粥。在福州,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煮拗九粥,不仅用来祭祖,还会馈赠亲友,特别是出嫁的女儿会将拗九粥装在精美的竹篾掼盒中,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除了送粥,拗九节还有其他习俗。福州人认为“九”是阳数之穷,不吉利,因此在这一天还会吃太平面,祈求平安健康。此外,福州还有一个说法叫“拗九寒”,即惊蛰前后天气阴冷,如果拗九节这天寒冷,就意味着之后的天气会转暖;反之,如果拗九节不冷,寒气还会常常来袭。
进入现代社会,拗九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每年拗九节前夕,福州市都会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例如,2024年“我们的节日·拗九节”福州市主场仓山区专场活动中,来自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和福州市时代华威小学的小志愿者们为民众分发热腾腾的拗九粥,现场气氛温馨感人。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也联合村东社区开展共建活动,不仅为社区老人送上八宝粥和线面,还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传统孝道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结合。
学校更是将拗九节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拗九粥的制作和赠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孝道文化。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传统民俗的乐趣,更培养了他们尊老敬亲的美德。
拗九节作为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拗九节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社会功能,成为连接亲情、弘扬孝道的重要纽带。一碗甜粥,凝聚了子女们的孝心,也传递着福州人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