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些让你笑到肚子疼的事儿
童年那些让你笑到肚子疼的事儿
童年犹如一只摇篮,里面装载着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我的童年趣事丰富多彩,就让我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种糖果:每个孩子的"农业幻想"
在我五岁那年的一天,我突然起了这样一个念头:爷爷奶奶平时播种时往泥土里放下一颗颗种子,然后浇点儿水,施点儿肥,等到收获季节,就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要是我把我最爱的巧克力种下,浇水施肥,就长成糖果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能有糖果森林啦!说干就干,我拿来小铲子.水桶.巧克力.和肥料准备开工。我先用小铲子铲出一个小土坑,在把三四颗撕掉包装纸的巧克力放进小土坑中,接着用小铲子把泥土盖上,最后再给糖果种子浇水.施肥。‘‘大功告成’’!我兴高采烈地跳着,喊着!
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还兴致勃勃地把我所做的一切都告诉了妈妈,妈妈却边笑边摸着我的头说道:傻孩子,糖果书不可能发芽的呀!’’
现在想起‘‘种糖果’’这件事来,我会捧腹大笑,笑到肚子疼,眼泪掉!
这种"异想天开"的行为,几乎每个孩子都曾有过。它体现了儿童时期最纯真的想象力和对成人世界的模仿。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童年时期的性心理发展对人格形成至关重要。而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正是我们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年的"蠢事":全球统一的"迷惑行为"
最近,国外网友发起了一场关于童年"蠢事"的大讨论。看了他们的分享,我才发现,原来不分国籍、不分肤色,全世界的孩子都有着惊人相似的"迷惑行为":
- 尽可能慢地关上冰箱门,看灯到底什么时候会灭
- 在蚊子包上画十字架,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有用
- 把饮料倒在瓶盖里,一点一点地嘬着喝,还觉得自己很有仪式感
- 把笔或圆规插进橡皮里,或者用美工刀切割橡皮,就是为了体验那种"解压"的感觉
- 把玻璃杯吸到嘴上,然后发出"啵儿"的声音,就像给嘴巴拔了个罐
- 对着电风扇"啊啊啊",制造绝美的颤音效果
- 每次关灯后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床上,生怕有什么东西追上来
- 试图用尽洪荒之力把两块同极磁铁吸在一起
- 在超市推购物车时化身赛车手,还要踩到购物车后边的横梁上滑行
- 把中性笔拆开,结果吸墨水吸得满嘴都是
- 盯着Windows系统的屏保看几分钟,尤其是那个管道效果
- 把大头针插进手指的表皮或茧子里,假装自己有特异功能(这个有点危险,不建议尝试)
- 闭着眼睛挑战走盲道,但又不敢完全闭紧
- 把妈妈夹头发的发夹夹在嘴巴上
- 在冬天哈出一口气,假装自己在吸烟
这些行为看似毫无意义,但却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它们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反映了我们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和想象。
童年趣事对成长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经历会深刻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和行为模式。比如: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 客体关系流派关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塑造其自我价值感
-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出"生活风格"概念,指出4岁前形成的行为模式会影响个体应对问题的方式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趣事,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它们让我们学会了探索、想象和创造,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失败和挫折。正如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拥有美好童年回忆的人往往更健康;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则表明,早期生活压力会改变DNA结构,影响终身。
保持童心,快乐永驻
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但童心不应随之消失。偶尔做一些"傻事",不仅能让我们重温童年的快乐,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年轻的心态。当然,也要注意安全和卫生,比如:
- 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 如果发现身体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检查
最后,愿你永远保持童心,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