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金村大墓:失落的国宝传奇
洛阳金村大墓:失落的国宝传奇
1927年,一场大雨过后,河南洛阳金村的田野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塌陷。这个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却意外地揭开了一个惊人的考古发现——八座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然而,随之而来的不是科学的考古发掘,而是一场持续数年的疯狂盗掘,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从此流散海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金村大墓位于洛阳市区东北郊,地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北端,附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1927年到1931年,这些墓葬遭到肆无忌惮的疯狂盗掘,数以千计精美绝伦的金银错铜器、玉器、漆器和其他随葬品很快通过各种渠道,流失海外,落入欧美知名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这场盗掘活动的幕后推手,是一个名叫怀履光的加拿大传教士。1910年到1934年,他担任圣公会河南主教,长期居住于开封,同时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购中国文物的代理人。据洛阳古玩商吴圭洁回忆,1927年冬天,金村大墓刚刚开始被当地人盗掘,挖出金银器几十件,玉器百十件,金银错铜器几十件。这些文物最初被当地村民以两千多元的价格,卖给了本村的张资美、张锡卿及王道中三人。这三个人除了将文物卖给北平、上海的客人之外,还将玉器、错金银铜器卖给加拿大人怀履光,张资美等人发了二三十万元的不义之财。
1931年前后,怀履光从张资美、张锡卿、王道中三人处购买的古物,有一二十万元。两三年内,金村盗掘八座大墓,还有其他许多古墓。在一段时期内,金村成为洛阳古玩行业重点收购之地,时常聚拢有二三十人。
这些文物的流失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困境。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无力保护文物,加上西方列强的贪婪掠夺,使得大量珍贵文物被非法交易和走私出境。据统计,仅在1928年至1930年间,就有超过1000件金村文物被运往海外。
如今,这些文物主要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等机构。其中,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收藏最为丰富,包括著名的错金银铜壶、玉琮、玉璧等精品。这些文物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中,虽然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和展示,但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却永远无法弥补中国文化遗产的损失。
金村大墓出土的文物,代表了东周时期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金链双舞人双龙玉组佩,这件玉器由多个精美的玉件组成,通过金链相连,展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玉器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另一件代表作品是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错金银铜壶,壶身装饰有精美的错金银图案,展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工艺的巅峰。
金村大墓文物的流失,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它们的流失提醒我们,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正如考古学家霍宏伟所说:“即使我们无法将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带回国内,也要竭尽全力把收集到的珍贵文物资料呈现给国人。”
今天,当我们站在金村大墓的遗址上,望着空荡荡的墓室,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这些失落的国宝,见证了中国从古代走向现代的曲折历程,也激励着我们为保护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我们期待有一天,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以某种方式“回家”,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