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探秘:感受“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魅力
黄山探秘:感受“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魅力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道出了黄山在中国山水中的独特地位。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山,不仅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四绝之首:奇松与怪石
黄山的自然景观以“四绝”闻名于世,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奇松和怪石。黄山松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松树,它们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根植于岩石缝隙之中,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最著名的当属“迎客松”,它位于玉屏楼左侧,树龄已有800多年,枝干遒劲,姿态优美,仿佛一位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与奇松相得益彰的是黄山的怪石。这些石头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似禽似兽,栩栩如生。其中最著名的有“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晒靴”等。这些怪石不仅形态逼真,更富有传奇色彩,为黄山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历史文化的瑰宝
黄山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秦始皇时期,黄山地区就已纳入会稽郡的管辖范围,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黄山市获批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正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据统计,黄山市现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310个、省级传统村落492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1片,历史建筑4103处。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人的诗画世界
自古以来,黄山就是文人墨客的创作圣地。唐代诗人李白曾多次游览黄山,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佳句。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则感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两次登临黄山,赞叹道:“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现代诗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持续传承和创新山水诗传统。天柱山管委会及天柱山文旅集团创新举办活动,激活文化资源,赓续诗词传统,打造“皖源仙境,诗画天柱”IP。古有华山论剑,今有天柱论诗。首届天柱国际诗会成功举办,多位中国著名诗人以及来自俄罗斯、巴西的诗人雅集白雪环围的炼丹湖畔,谈诗论道,采风创作。
现代文化的新篇章
在当代,黄山的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创新。黄山市积极搭建徽派古建产业展示交流平台,连续举办“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设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论坛,精心组织名城对话,邀请各界领导、专家学者、领军企业、国家名城先进城市、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等,共谋历史文化发展新路径。同时,不断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加快出台促进徽派古建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住建古建产业引导资金,引进全国有影响力的古建头部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子公司。目前,我市从事仿古建筑营造、古建修缮保护利用、古建构件配件、文创装饰产品产业链各类企业254家,徽派古建工匠1.4万余人。
黄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不仅以其壮美的山川、奇特的云海、奇松怪石等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能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沧桑变迁。“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是对黄山美景的最高赞誉。无论是寻求心灵净化的修行者,还是热爱大自然风光的游客,都能在黄山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