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G228国道上的那些传奇故事
深汕合作区:G228国道上的那些传奇故事
在广东东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一条蜿蜒的国道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这条编号为G228的滨海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承载着粤东人民集体记忆的“时光之路”。沿途那些造型独特的建筑,如同一个个凝固的音符,诉说着那段充满激情的拓荒岁月。
一条国道,一段历史
G228国道起于辽宁丹东,终于广西东兴,全长7378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滨海巨龙”。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境内,这条国道串联起鲘门、鹅埠、赤石等多个重要城镇,沿途分布着众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G228国道沿线成为粤东地区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经济带。当时的深汕地区还是汕尾市下辖的几个普通乡镇,但国道的开通为这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沿线的村民们纷纷利用自家土地,建起了各式各样的经营用房,从简单的路边小店到颇具规模的加油站、饭店,一时间,国道两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建筑里的时代记忆
在这些特色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造型独特的加油站。其中,一座形似轮船的加油站尤为著名。这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船型加油站,以其新颖的设计和醒目的外观,成为G228国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据当地老人回忆,这座加油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乘风破浪”的寓意,既体现了深汕地区靠海的地理特征,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船型加油站相映成趣的,是一栋充满异域风情的欧式饭店。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建筑,以其精致的雕花、尖顶的塔楼和彩色的玻璃窗,成为国道沿线的另一地标。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样一座“洋气”的建筑无疑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也让他们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繁华。
集体记忆里的温度
这些特色建筑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承载着当地人的集体记忆。在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了他们与这些老建筑的故事。一位网友写道:“每次回老家,远远看到那个船型加油站,就知道到家了。它就像一个老朋友,静静地在路边等着你。”另一位网友则回忆道:“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爸妈去国道边的欧式饭店吃饭,感觉就像去了国外一样。”
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成为他们情感寄托的载体。它们不仅见证了深汕地区的快速发展,更记录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进入新时代,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成立,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全面主导建设,昔日的粤东小镇摇身一变成为深圳的“飞地”,在城市规划、营商环境等方面与深圳实现“同城同质同效”。
2022年,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深汕合作区设立分展场,主题为“城市生息”。展览通过“何以共栖”、“物灵之旅”、“寰宇对话”等多个板块,探讨城市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其中,特别设置了“万籁之迹”单元,聚焦于深汕合作区的特色建筑和文化记忆。
在展览中,策展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口述史收集,深入挖掘了G228国道沿线建筑背后的故事。他们不仅展示了这些老建筑的历史价值,更探讨了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记忆。正如策展人所说:“这些老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的价值,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快速发展的今天,G228国道沿线的特色建筑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改革开放的故事。它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些老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
未来,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不断发展,这些特色建筑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们将继续见证这片土地的变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