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下水,致敬百年船政梦
福建舰下水,致敬百年船政梦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的巨舰,不仅是中国首艘采用直通甲板和电磁弹射设计的航母,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又一里程碑。
福建舰的下水,让福州马尾的一群“船政迷”激动不已。他们冒雨赶往位于马尾区马限山东麓的昭忠祠举行仪式,告慰近代中国海军烈士。因为福建舰的诞生,不仅是军事实力的提升,更是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传承。
从马尾到深蓝:中国海军的百年梦想
1866年,左宗棠奏请设立福建船政局,选址福州马尾。这里,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在随后的41年里,福建船政局共制造了40余艘各式兵商轮船,先后入列福建、北洋等海军。同时,船政学堂培养出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这段历史并非一帆风顺。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费投入减少,福建船政局逐步衰落。辛亥革命后,产学独立,分别发展为福州船政局、海军马尾造船所、海军学校、勤工学校等机构。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两次占领马尾,船政建筑遭到严重打击,未运离的大型机件被洗劫或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组建马尾造船厂,船舶生产得以长期稳定开展,直至2016年工厂整体搬迁至闽江口粗芦岛新址。如今,厂址内保留着晚清以来不同时代的工业建筑,是研究中国近代海军、造船与航空工业发展历史和社会变迁的珍贵实例。
福建舰:中国海军的新里程碑
福建舰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技术:
- 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航母
- 配备3台电磁弹射器,可实现舰载机快速起飞
- 采用直通甲板设计,优化了舰载机起降效率
- 可搭载60多架舰载机,包括歼-15T、歼-35等先进战机
从1866年到2022年,从木质帆船到现代化航母,中国海军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福建舰的下水,不仅是对中国近代海军先驱的致敬,更是对国家海洋权益的坚定维护。它承载着中国百年船政梦,也寄托着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的希望。
从“师夷长技”到“自主创新”
福建舰的诞生,是中国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的缩影。从马尾船政局的创立,到福建舰的下水,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家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马尾船政局的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探索。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还促进了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民用工业的发展。而福建舰的诞生,则展现了中国在舰船设计、航空技术、电子设备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从马尾船政到福建舰,这段跨越百年的历史传承,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精神。它不仅是军事实力的提升,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福建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更强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