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消费升级与渠道创新共同推动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
政策引领、消费升级与渠道创新共同推动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
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中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该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的现状、产业链结构、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
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概况
尽管营养健康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行业定义,但各国已经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和消费者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监管体系。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市场发展较早,产品种类丰富,监管体制完备,市场较为成熟。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美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起步较早,已形成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体系,涌现出一批如健安喜(GNC)、自然之宝(NBTY)等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欧盟:欧洲地区经济发达,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较为成熟且渗透率高。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分类,食品分为特殊营养用途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其他食品。其中,特殊营养用途食品包括婴幼儿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代餐类食品和适用于麸质不耐受人群的食品。
日本:日本食品工业体系健全,对于食品的监管分类更为细致。根据日本消费者事务厅的定义,食品分为一般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两类,其中保健功能食品获批后可对批准的功能进行标示,并进一步分为特定保健食品(FOSHU)、功能性标示食品(FFC)和营养机能食品(FNFC)三类,且实施不同的管理制度。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概况
在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食品主要包括普通预包装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与保健食品。其中,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实施注册或备案的管理模式,其它品类无注册或备案的要求。
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产业链情况
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辅料及包材供应商、中游品牌运营商及生产制造商、下游渠道商及终端消费者组成。上游主要为原辅料的生产商及贸易商,包括各类动植物提取物生产厂商、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商、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包材厂商等。中游涵盖研发、生产、运营和营销等多个环节,并随着行业的发展衍生出多种产业模式。下游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将产品销售至终端消费者,包括淘宝、天猫、京东、社交软件等线上渠道及商场、百货、品牌专卖店、药店等线下渠道。
行业发展现状与态势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健康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近年来相继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健康政策领域的重要文件,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中国整体发展战略并统筹推进。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及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促进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25,974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3%。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多、亚健康问题凸显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国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营养健康素养呈现稳步提升态势,2015年至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0%提升至28%。
消费者需求趋于多元化,推动营养健康食品品类拓展、持续创新
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多样、细分,推动其在多方面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上,传统保健食品以片剂、胶囊为主,营养功能食品更趋多样且零食化,应用场景生活化,消费群体扩大利于市场发展;产品配方方面,消费者认知深入致要求提高,企业需深入探索原料等并改进复配及工艺,开发差异化产品以占先机;产品功效及应用场景方面,保健食品申报功能集中,营养功能食品有火热细分赛道,消费者个性化诉求催生企业挖掘更聚焦功效需求,产品日益丰富、精细。
销售渠道结构持续更迭,新消费加速产业发展空间
营养健康食品可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近年因直播电商红利、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等,其销售渠道结构有变,线上作用更突出。除传统电商平台,直播电商、社交软件崛起,吸引众多新兴品牌商。品牌商借助新业态创新方式连接消费者,培育消费者、释放需求,降低触达成本。销售渠道更迭给品牌商等带来机遇与更高要求,新消费时代行业参与方需了解消费者需求,搭建多元渠道并匹配营销策略。
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升级,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30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行业整体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