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跟着丹丹玩转贵州历史文化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跟着丹丹玩转贵州历史文化之旅

引用
腾讯
15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0A0137Y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2A000FZ00
3.
http://gz.people.com.cn/n2/2024/1022/c222152-41016233.html
4.
https://www.sohu.com/a/818693833_122003499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2%E7%A7%80%E6%A8%93/412694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31A03V5F00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3CVFP90556B5TD.html
8.
https://www.sohu.com/a/816337740_122003499
9.
https://www.nanming.gov.cn/zjnm/whzl/wwgj/202402/t20240226_83844711.html
10.
https://www.nanming.gov.cn/zjnm/lsyg/202409/t20240925_85752978.html
11.
https://k.sina.cn/article_2672110073_p9f4529f902700eqqj.html
12.
https://www.zygov.gov.cn/zjzy/
13.
https://www.guizhou.gov.cn/ztzl/lycyh/zxdt/202411/t20241115_86076687.html
14.
https://qdn.gov.cn/zwfw_5872270/bmlqfw/lyfw_5872345/jdjs/202407/t20240710_85084502.html
15.
http://www.xjqhmz.com/strategy/detail?type=strategy-jqjj1&id=623919396271812609&onlyOnePage=true

“跟着丹丹玩转贵州历史文化之旅”

“嘿,我是丹丹,地道的贵州人,也是你们这次贵州历史文化之旅的导游。贵州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的5天,我将带领大家深入探访贵阳甲秀楼、青岩古镇、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等历史文化景点,感受贵州独特的人文魅力。”

01

第一天:贵阳市区 - 甲秀楼的历史文化解读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贵阳的地标性建筑 - 甲秀楼。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古楼,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十大名楼之一。甲秀楼不仅见证了贵阳城市的发展变迁,更承载着浓厚的科举文化内涵。”

“甲秀楼的名字寓意‘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新建水月台辅佐。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贵阳人谢石琴所书。谢石琴是贵阳第一家照相馆的创办人,原匾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秀、楼’两字,另据过去的照片,配写‘甲’字。”

“甲秀楼的建筑布局十分讲究。从西湖路游览甲秀楼,迎面而来的是‘城南胜迹’牌坊,其前身为清雍正年间一座木质牌坊,1994年重新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石木结构牌坊,两种迥然不同的材料浑然一体,巧夺天工。牌坊下半部分为三门四柱石制构件,四柱前后八只下山狮,从高处俯冲下来,英姿雄伟,豪气冲天。石鼓上的鱼纹,象征着连年有余。石梁上雕刻着八仙过海的法器,据说可以驱邪护身。牌坊上半部分是木制楼面,绿色琉璃瓦顶,门额镶嵌‘城南胜迹’四个大字,蓝底金字,耀眼夺目,是今人集苏东坡字而成,其中‘迹’字没有找到苏东坡原字,是根据苏东坡字体模仿的。自贵阳建城以来,这一带有名胜古迹五十余处、风光景色数十处,因此称之为‘城南胜迹’,洋溢着贵阳人的自豪。”

“穿过牌坊,我们就来到了浮玉桥。这座桥与甲秀楼同时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8年,始称江公堤,是为了纪念当时建桥和建楼的贵州巡抚江东之。清初又名南堤,因建桥主体材料为贵阳特有的白绵石,远远看去,像白龙卧波,又似玉带浮水,故又得名‘浮玉桥’,与桥下面鳌形巨石并称‘鳌矶浮玉’。浮玉桥原为九孔石桥,桥西侧河心有芳杜洲,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形成了‘九眼照沙洲’。在全国众多的桥景中,浮玉桥堪与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杭州西湖苏堤、扬州瘦西湖五亭桥相媲美。可惜到了民国时芳杜洲已不复存在,桥北因修路又填埋了两孔。”

“浮玉桥工艺精湛,造型独特:一般的桥梁桥孔大小一致,而此桥从北至南的桥孔,一个比一个大,南岸高阜最大的圆拱,颇有江南水乡单孔石桥的韵味。桥面中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从空中俯视呈微‘S’形。浮玉桥原长100多米,因埋去两孔,现长92米,宽7米,为贵阳城区最长的桥。建成后虽经无数次洪水冲击,从未损毁,当年的建桥者,其工匠精神与高超技艺,实堪为后世所效法。”

“桥下这条河,就是南明河,又曾叫南门河,贵阳的母亲河,干流长215公里,注入乌江,河水清澈,碧波荡漾,两岸花树倒映,绿柳依依,民居楼房,鳞次栉比。‘渔舟唱晚’曾是南明河上的一道景观,‘活水煮活鱼’曾是贵阳的一道美食。浮玉桥上有座精巧的小亭,叫涵碧亭,以前亭下方有一个深潭,河水在此回旋,呈现出‘长江水倒流’之奇象,古时将这个水潭叫作涵碧潭,取名于朱熹的诗句‘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载‘至此渊而不流,即涵碧潭也’,所以在其上建亭称为涵碧亭,后因河道变迁,漩涡消失了。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刻有两副对联,第一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第二联‘银汉浮空星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

“走过涵碧亭,就是甲秀楼。屹立在南明河中,坐东朝西,清晨太阳升起时,琉璃屋瓦闪闪发光,铜铸宝顶金碧辉煌,楼底烟波荡漾,天光水色,融为一体。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流光四溢,车轮滚滚,人流不息,灯光和水光交辉,人影与楼影散聚,尽显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都市气象。在峨眉山,当地人有一句话:‘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贵阳人更厉害:‘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因为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人们俯视河面,甲秀楼、白云倒映在河里,云绕着楼,楼耸入云,幻象万生。”

“明万历二十六年,即1598年,时任贵州巡抚的江东之捐俸银在河中修建堤坝防洪,在涵碧潭附近垒石作奋鳌状,即‘鳌矶石’,鳌矶石上建一座高楼,寓意‘独占鳌头’,以培文运,振文教,鼓励黔贵学子勤奋学习,建功立业。不久,江东之因平叛不顺被免职,临走时还留下了建楼的银两。江东之离任后8年,贵阳士绅续建石桥、阁楼完工,此时江东之已在老家安徽歙县病逝,没有看到楼的建成。顾名思义,甲秀楼表示‘科甲挺秀,人才辈出’的含义,但江东之很可能不是‘甲秀楼’的命名者,因”

“甲秀楼不仅是观赏贵阳城市风光的绝佳地点,更是了解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站在楼上,可以远眺贵阳市景,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夜幕降临时,甲秀楼的灯光亮起,倒映在南明河中,美不胜收。”

02

第二天:青岩古镇 - 军事文化和历史建筑的探访

“今天我们将前往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这里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青岩古镇因明朝屯兵而建,以青色的岩石得名,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登上古镇城墙,仿佛置身于长城之上。城墙上的遗址残迹,让人联想到当年作为军事要塞的雄伟景象。城门上‘定广门’三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是通往广顺和定番的要道。城墙用方块巨石砌成,呈现出一派青灰苍黑的古朴色调。”

“青岩古镇的街道布局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格局。镇内的朝门、腰门以及青石建筑,无不散发着悠悠古韵。其中,‘背街’是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数百年磨砺,光滑如镜,泛着青黑的光芒,仿佛是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古镇内的建筑依山就势,设计精巧。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展现了精湛的建筑工艺。石雕、木雕上雕刻着各种神话传说,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青岩古镇不仅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个活生生的社区。镇上的居民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会热情地为你端上一杯苦丁茶,讲述一段古镇的往事。这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正是青岩古镇最迷人的地方。”

03

第三天:镇远古城 - 水运文化和古城建筑的探索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有着‘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的镇远古城。这座位于舞阳河畔的古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秦昭王时期就有记载。镇远古城的独特之处在于,舞阳河以‘S’形穿越城市,将城市分为北岸的旧府城和南岸的旧卫城,形成了独特的太极图布局。”

“镇远古城的建筑多为明代遗存,现存的城墙和城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历史。古城内外分布着50余座古建筑、33座古民宅、12个古码头、8条古巷道和5条古驿道,每一处都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镇远古城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之间的重要通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经过镇远,对这里的壮丽山川和险要地势留下了深刻印象。”

“漫步在镇远古城的街巷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古建筑、古民宅、古码头等历史遗迹保存完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夜晚,古城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迷人,舞阳河畔的夜景更是不容错过。”

04

第四天:西江千户苗寨 - 苗族文化的深度体验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访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 西江千户苗寨。这里居住着1468户、6000余名苗族同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苗寨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地建筑景观。”

“走进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成片的传统吊脚楼。这些木质建筑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建筑智慧,更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苗寨内随处可见身着传统服饰的苗族人,他们用欢快的歌舞欢迎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

“西江苗寨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当地将苗族‘讨花带’、吃新节、苗年等传统活动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推出了‘文化+苗服旅拍’、‘文化+互动’、‘文化+夜游’等体验项目。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苗族歌舞表演,还可以亲自体验苗族服饰,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当地还创立了利益共享机制,将景区每年门票收入的18%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这种做法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又保护了传统文化的完整性。目前,西江苗寨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留苗族原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

05

第五天:黄果树瀑布 - 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世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虽然它以自然景观著称,但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瀑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当地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黄果树瀑布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文化的载体。瀑布周边的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这里,他们的生活习俗、民间传说与瀑布紧密相连。瀑布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文化的载体。瀑布周边的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这里,他们的生活习俗、民间传说与瀑布紧密相连。”

“在结束这次贵州历史文化之旅前,让我们再次感谢丹丹的陪伴。她不仅是一位导游,更是一位文化传播者,用她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我们揭开了贵州深厚文化的一角。希望这次旅程能成为大家心中难忘的回忆,也期待大家再次来到贵州,继续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

“好了,朋友们,我们的贵州历史文化之旅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更感受到了贵州独特的人文魅力。记住,贵州的故事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和发现。期待与你们再次相遇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如果你们对贵州还有更多的好奇和疑问,随时可以联系我,我的电话是130 8692 5338(免费咨询,微信同号)。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