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今天聚焦大连:东北百年大港发力“海上黄金产业”
《参考消息》今天聚焦大连:东北百年大港发力“海上黄金产业”
3月10日,辽宁大连迎来了一艘特殊的“海上城堡”——荷美邮轮公司“翠德丹”号邮轮。这艘邮轮载着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13名游客,缓缓驶入大连湾,成为自去年9月中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以来,中国北方迎来的首艘大型国际邮轮。
这艘“漂浮城堡”的归来,不仅印证了中国出入境旅游的加快复苏,更见证了百年港城大连抢抓机遇再启航、重塑中国邮轮旅游先发地辉煌的雄心。
大连湾畔,“海上城堡”归来
大连是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中邮轮运输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1976年,大连就成功接待了首访中国的日本“珊瑚公主”号国际邮轮。进入新世纪,大连将筹建国际邮轮中心纳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部署,推出的前往日、韩邮轮航线一票难求。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连和众多沿海城市一同暂停了国际邮轮运输业务。
邮轮被喻为“移动的海上城市”,因其独特的航线风光和丰富的休闲娱乐服务而广受欢迎。大连邮轮产业促进会会长马文宁表示,邮轮经济也因此被称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因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经济带动性和吸附力强,成为沿海城市撬动海洋经济的重要支点。
敞开胸怀,城市迎来更多机会
为了迎接这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连市各部门和志愿者们忙碌起来,只为让到访者宾至如归。海关、边检快速核验身份,让游客离船入港;39辆统一颜色、款式的大巴车搭乘游客,行驶于大街小巷;近百名英语导游一路陪同,介绍城市景点、文化……
在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的港盛社区和东日社区,100多名外国游客走进九个市民家庭家访互动。在龙湖水晶铂湾的一户居民家中,今年八岁的梁千朔和两名小朋友身穿传统汉服,用英语推荐游客们品尝东北糕点、讲述日常生活,交谈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
美国游客大卫·伯克今年78岁,之前去过中国香港,这是第一次到中国内地感受家庭氛围。“没想到中国家庭这么现代,而且他们热情,好客,让我印象深刻。”大卫说。
在大连市人民广场,一些正在滑轮滑、跳街舞的年轻人主动与游客们打招呼、聊天,有的市民还大大方方地与外国游客合影留念。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马克说:“没想到这么多人都会说英语,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超出我的想象。”
发挥优势,百年老港再启航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邮轮游在今年春节迎来“开门红”,包含国内邮轮、国际邮轮在内的邮轮游预订量同比增长445%。国际邮轮协会发布的《2023年邮轮行业现状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邮轮旅游市场恢复速度快于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复苏速度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2027年出海邮轮游客将达到3950万人次。有专家预计,经过今明两年的恢复和培育期,中国邮轮产业将迈入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当前邮轮产业已成为港口城市追逐的热点,大连独具优势。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文勇说,大连拥有天然良港资源,而且港口靠近市中心,这大大节省了游客的时间。
2023年1月,大连市印发《大连市邮轮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5)》,提出确立邮轮旅游与邮轮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围绕“东北亚双循环枢纽港”和“环渤海邮轮业集聚区”两大功能定位,构建邮轮枢纽港群和邮轮产业集群两大功能体系,为建设东北亚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邮轮城市提供支撑。
在此目标定位下,担任大连邮轮产业促进会会长的马文宁最近联合多家旅行社与邮轮运营商洽谈,以期尽快重启从大连始发的国际邮轮航线。这包括拓展日韩航线邮轮旅游产品,积极研究探索创设面向俄罗斯、日本海的北方航线,远期筹备推动北极、东南亚及跨洋航线。
作为邮轮母港,除了开发运营航线,大连还将多点发力。王文勇说,大连将联通国内外邮轮产业优势地区和企业,从协同配套中起步,逐步积累邮轮制造经验;逐步扩大邮轮物资供应品类,支持本地企业积极有序参与环渤海区域邮轮船供市场;并将充分结合涉海类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建立邮轮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输送人才。
站在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就能望见不远处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船坞。“雄厚的制造基础,深厚的航运积累,正是我们扬帆再启航的资本。”王文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