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自助托运背后的黑科技揭秘
白云机场自助托运背后的黑科技揭秘
2024年8月5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来转场运营20周年。20年来,白云机场从一个区域性机场发展成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从2004年的200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7338万人次,2020年更是以4376.8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问鼎“全球第一”。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白云机场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持续创新,特别是在自助托运和AI应用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自助托运:从“人工”到“一键式”的跨越
2014年4月,白云机场推出全国首个“自助值机+行李托运”一体化柜台,开启了国内机场自助服务的新篇章。旅客只需在一台设备上就能完成值机和行李托运,大大简化了登机流程。
2020年8月,白云机场更进一步,推出旅客出行全流程“One ID”服务。旅客只需完成注册授权,就能实现“一张脸”通行机场,从值机、安检到登机,全程无需出示任何证件或登机牌。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旅客体验,也标志着白云机场在智慧化服务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智慧机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白云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的最大亮点,是其自主研发的机坪管制融合指挥系统(ACIS)。该系统通过2.5D地图界面模拟还原场面航空器雷达信息,将操作指令组件直接嵌入到航空器中,实现了对机坪的智能管控。
ACIS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可视化和智能化。机场航班管制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观察目标机位中的航空器状态,进行远程航班动态管理指挥。系统还能优化飞机推出、开车、滑行和拖拽工作的协调,有效防止跑道侵入和相撞事故,提高飞机推出滑行间的效率。
此外,白云机场还获得了“基于无线通信的机场弱电智能监控系统”专利。该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对机场弱电系统的智能化监控,进一步提升了机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AI赋能:提升航班运行效率
白云机场在AI应用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勇表示,AI技术在航班运行保障方面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通过AI智能调度和动态监控,白云机场实现了国内航班值机截止时间由45分钟降至40分钟,部分航线甚至缩短至30分钟,并可提前5分钟关舱门,航班放行正常率提升了5.1%。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机场运行效率,也改善了旅客出行体验。2023年,白云机场在国际机场协会(ACI)的机场服务质量奖评选中,连续第四年获得“亚太地区旅客吞吐量4000万级以上最佳机场奖”,并首次获得“ACI亚太地区最洁净机场奖”大奖。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
目前,白云机场正在推进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年旅客吞吐能力、货邮吞吐能力预计将分别达到1.2亿人次、380万吨,较目前增长50%、52%。同时,机场将建设新的高铁站,引入广珠(澳)高铁、广河高铁等六条高速铁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枢纽。
2025年9月,白云机场还将举办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作为中国航空交通的领军者,白云机场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致力于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白云机场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未来,随着智慧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白云机场必将在全球航空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