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如何改变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如何改变世界?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26124
2.
http://www.genetics.cas.cn/dtxw/kyjz/202411/t20241115_7439942.html
3.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6/524111.shtm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08/content_26062514.htm
5.
https://www.stdaily.com/web/fangtan/2024-08/08/content_212185.html
6.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2263/2024-06/13/20240613143042904609886_1.html
7.
http://fjnews.fjsen.com/2024-10/24/content_31762996.htm
8.
http://www.news.cn/globe/2024-03/13/c_1310766650.htm
9.
https://innovativegenomics.org/zh-CN/%E6%96%B0%E9%97%BB/%E9%AB%98%E4%BA%A7%E6%B0%B4%E7%A8%BB/

1974年,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开启了杂交水稻的产业化之路。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01

技术创新:从三系法到两系法

杂交水稻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袁隆平团队在1973年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即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杂交水稻的推广成为可能。

然而,三系法存在配组受限、育种效率不高的问题。为此,袁隆平提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两系法通过光温敏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简化了育种流程,提高了育种效率。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相较于三系法,前者一般可再增产5%至10%,且米质较好。

02

产量突破:从700公斤到1149.02公斤

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是其最显著的特征。2000年,中国超级稻育种第一期目标实现,大面积种植亩产达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目标实现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目标实现亩产900公斤;2014年第四期目标实现亩产1000公斤。2017年,袁隆平团队的“湘两优900”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创造了平均亩产1149.02公斤的世界纪录。

03

全球推广:70多个国家的“中国方案”

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更走向了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推广,累计应用于近100亿亩田地,增产近万亿斤粮食。在非洲、东南亚等粮食短缺地区,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为解决当地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04

未来展望:科技驱动持续创新

杂交水稻技术仍在不断进步。最新研究显示,两系法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杂交水稻总面积的5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团队等合作揭示了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新机制,为未来进一步提升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的可能。

袁隆平曾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实力,更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杂交水稻有望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