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晚中的杭州西湖绸伞:非遗之美
揭秘春晚中的杭州西湖绸伞:非遗之美
1月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其中,小品《借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演员手中所持的这把西湖绸伞,更是为整个节目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把伞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美丽乡村,制伞师傅就在这里扎根。据了解,这把伞是西湖绸伞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亲手制作的。
西湖绸伞,全称“西湖竹骨绸伞”,是浙江省杭州地区特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它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既可遮蔽阳光,又可作为装饰品,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西湖绸伞的伞面采用杭州丝绸,故名西湖绸伞。伞面采用印染、刺绣等方法,绘有西湖十景、花卉、山水和仕女,有大红、枣红、和平蓝、墨绿、桃红、桔黄等二十几个品种,具有外型美观、选料讲究、设计精美的特点。设想在桃红柳绿的春季,湖水如镜,伞影满堤,是一幅何等迷人的流动风景。而流传于民间的《白蛇传》中“湖畔赠伞”的故事为西湖绸伞更增添了一份神话色彩。
小品《借伞》围绕《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在一连串不期而遇的“误会”中展现喜剧效果,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当赵雅芝、叶童出现时,很多人直接破防了。
这把伞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的奇巧设计,将伞骨一分为二,绸面夹于篾青与篾黄之间,撑开能见缤纷多彩的伞面,而收拢,伞面内藏还原成最初那一节竹筒的样子。
西湖绸伞的制作有18道主要工序,上百道的细节步骤,从撇青编号、伞骨穿线、绷面上浆到伞面上架、伞面装饰,再到剪边糊边、折伞定型,再到贴青复原,包头固定,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影响后续步骤,丝毫马虎不得,非常考验制伞师傅的细心和耐心。
这次能将亲手制作的西湖绸伞呈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宋志明很高兴。“西湖绸伞是很特别的一把伞,它不能遮风挡雨,但就如同古代的华盖伞一样,是一种美的象征,也是一种手工技艺精湛的呈现,它是伞大家族里的重要一员,极有个性。很高兴这次春晚能展示这么多非遗技艺,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鼓励,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它们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