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
苏州园林: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
苏州园林不仅是世界级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苏州园林集团通过实施“香山人才培养计划”,投入专项资金培养新一代香山帮工匠,让这门古老的建筑技艺得以薪火相传。同时,苏州园林还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参与国内外多个大型生态修复项目,将苏式园林建造到全球各地,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些努力不仅保护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苏州园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瑰宝:香山帮技艺的前世今生
苏州园林的建造技艺,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种技艺以木匠领衔,集木匠、泥水匠、石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建工种于一体,能巧妙运用各种营造手法,使山石、水池、花木、亭榭等在有限的空间内步移景换、变化无穷。2009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承创新:香山人才培养计划
面对香山帮技艺传承的困境,苏州园林集团于2019年启动了“香山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由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营造分公司经理张喜平具体负责实施,目标是在5年内培养100名高技能工匠和10名园林古建名师。目前,该计划已培养80名高技能工匠,还有28名学徒在学。
培养计划采取新型学徒制,成立实训基地,与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等开展校企合作。为了确保技艺的纯正传承,培养计划还设立了严格的选拔机制,要求学徒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对技艺有深厚兴趣,并能坚持长期学习。学徒每年可获得2.4万元补贴,一般两年内通过技能考核,可达到中级工级别,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走向世界:苏州园林的国际传承
近年来,苏州园林的影响力已扩展至海外。早在1979年,香山帮匠人就开始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造了中国古典园林“明轩”,这是中国园林第一次在国外建造。此后,苏州园林集团又在美国波特兰市建造了兰苏园,在加拿大温哥华建造了逸园,这些园林都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
近期,香山帮匠人张喜平将带领团队赴爱尔兰,将此前在当地广受欢迎的中国古建园林展示模型在圣安妮公园落地,作为永久性园林开放。此外,集团还将在美国洛杉矶流芳园实施新的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苏州园林集团已在海外承建了40多座园林项目,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融入现代:苏州园林的国内传承
在国内,苏州园林集团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在雄安新区,集团已承担中央绿谷景观、悦容公园等超过30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将“园林智慧”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在苏州本地,集团还负责石湖景区的运营,通过引入“石湖花市”“石湖邀月”等新业态,为景区注入新活力。
此外,苏州园林集团还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改革,用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集团旗下的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刘佳表示,他们始终将江南文化、苏州园林精神深刻贯彻到设计中,用最美的园林语言诠释最精妙的中华文化意蕴。
未来展望:让非遗技艺永续传承
苏州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世震表示,集团始终以赓续香山非遗技艺、传播苏州园林文化、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为己任,构筑起“园林营造、景区运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三位一体的价值链创造优势。未来,集团将继续站在全球视野谋篇布局,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成为全球园林产业领跑者而不懈努力。
苏州园林的非遗技艺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一种创新性发展。通过人才培养、国内外项目实践和数字化创新,这门古老技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为世界贡献着独特的东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