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有朝一日 抗生素自己成了“人类威胁”
没想到有朝一日 抗生素自己成了“人类威胁”
抗生素的发现曾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但不到百年时间,抗生素自己却成了一个威胁因素。从青霉素的意外发现,到超级细菌的全球蔓延,人类与细菌的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青霉素源自一次失误
1928年的夏天,英国的天气异常闷热,连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赖特研究中心都罕见地放了暑假。细菌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位平日里总是埋头于实验室的科学家,也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去海边享受一下难得的休闲时光。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放下实验台上的瓶瓶罐罐,去追寻夏日的清凉。
随着9月的微风带来一丝凉意,度假的人们开始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弗莱明也回到了他那久违的实验室,准备继续他的细菌研究。然而,当他踏进实验室的那一刻,他发现实验台上的器皿似乎有些不对劲——“哎呀,发霉了!”
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培养细菌的器皿,一边自言自语。在检查到第五个器皿时,他突然惊讶地叫出声来,这声音较十几分钟前更大,还伴着一些连他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欣喜。
这个器皿里存放着他之前从病人的脓液中提取的葡萄球菌,也被他戏称为“金妖精”的细菌,竟然在一处绿色的霉菌周围神秘消失了。这些金黄色的细菌们“菌小鬼大”,它们能让人生疖、长痈、甚至患骨髓炎。
学者的敏锐让弗莱明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了不起的发现。他兴奋地从培养器皿中取出一些霉菌,小心翼翼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透过显微镜的镜头,他终于确认了这种能杀死“金妖精”的青绿色霉菌,正是青霉菌。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金妖精”在遇到青霉菌时,竟然会自觉地在2.5厘米外“安营扎寨”,不敢靠近。
弗莱明继续在培养液中繁殖了大量的青霉菌,然后将过滤过的培养液滴入“金妖精”中。奇迹发生了——短短几小时内,“金妖精”们全部被消灭。他甚至将培养液稀释至1/800,结果发现“金妖精”们依然无一幸免。他还发现,这种青绿色霉花不仅能杀灭“金妖精”,还能杀灭白喉菌、炭疽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青霉菌的广泛杀菌作用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1928年9月15日,弗莱明在圣玛丽医学院宣布了他的这一重大发现。随后在1929年2月13日,他向伦敦医学俱乐部提交了题为《青霉素——它的实际应用》的论文,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向世界宣告了青霉素的诞生。
这一发现,拯救了无数本会因感染丧命的人,却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反而成为了一个威胁人类的重大因素。
滥用抗生素让细菌进化
事实上,青霉素乃至其他抗生素本无错,错的是人。
“滥用抗生素”。
这种行为让细菌突变,进化,成为“超级细菌”。
它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19 年,WHO 就发文警告称:“如果不采取行动,到 2050 年,全球每年可能会有 1000 万人死于微生物耐药。”
同样的,就在最近,据央视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四届全球高级别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部长级会议上表示,这种耐药性正在破坏人类所依赖的现存药物治疗效果。这或将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到了现代,随着抗菌药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日益严重到无法忽视的地步。
目前,超级细菌这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已经悄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对全球人民,尤其是对中国人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细菌不仅在医院中肆虐,导致住院病人、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而且它们的影响已经扩散到畜牧业,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了挑战。
在这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极为重要的三种“超级细菌”,它们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耐药性,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由于耐药性问题,治疗变得异常困难,病死率极高。
一项由浙江大学医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的研究发现,在一个ICU病房内分离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中,高达80.9%的菌株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这种细菌的病死率高达58.24%至69.9%,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更令人不安的是,CRAB中正在蔓延一种新兴的高危菌株——ST164分离株。这种菌株拥有五种“获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使得其耐药性显著增强。据研究显示,ST164分离株主要分布在亚洲国家,其中从中国收集到的菌株形成了含有最多数量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单系簇,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
如何应对超级细菌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就像上文WHO所说,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全球由微生物耐药引发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000万,这必然导致社会医疗的紊乱,更深入一点,其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将不亚于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也面临着这一挑战,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优先审评审批耐药感染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新药、疫苗、创新医疗器械等。
而具体到个人来说的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预防超级细菌的出现和传播。
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公众需要提高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此外,医院需要加强感染控制,阻断超级细菌的传播。同时,跨领域合作也至关重要,尤其是与农牧业的联动,以全面遏制细菌耐药问题。
当然,抗生素绝非什么要人性命的毒药,必要时,该用就用。但请记住,不要滥用,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共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