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大黄山”文旅产业现集聚效应
抱团发展,“大黄山”文旅产业现集聚效应
初秋的黄山,叠翠流金。近年来,黄山市借势全域旅游发展,依托自然、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把民宿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市共有各类民宿3200余家,全年接待量超330万人次,综合效益达120亿元。黄山市已成为全国首批9个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栖身于新安江畔的湖边古村落民宿集聚区,一处处雅致、诗意的精致民宿点缀其间,尽显郊野之趣。塔川宿集、三江口时尚街区宿集、汤口翡翠新村宿集……在黄山大地上,由民宿发展而成的特色宿集正在加速形成,“民宿+文创”“民宿+美食”“民宿+汉服”“民宿+研学”等业态,已成为黄山民宿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出令人向往的“桃源”。
抱团发展
位于湖边古村落民宿集聚区的月栖溪民宿,由四栋明清时代的徽州破败古民居异地搬迁至此改造而成。古民居经过修葺装修后既保留了徽派老建筑的格局与特色,还结合徽州戏曲、十六月相、四水归堂等元素,融合了餐饮、娱乐休闲功能,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我们希望游客入住这里,既能感受返璞归真的宁静,也能体验大隐于市的繁华。”月栖溪民宿主理人吴增和介绍。2016年,月栖溪民宿应运而生。从16间客房的客栈到如今52间客房的民宿集群,月栖溪民宿曾被评为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徽州民宿100佳”、安徽省金牌民宿等多个荣誉称号。徽州的文化,江南的底蕴,在这里新旧穿越、水墨纵横。
在屯溪区,不只是湖边古村落,绿水青山间,越来越多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屯溪区共有民宿52家,已形成屯溪老街、黎阳印象、湖边古村落及乡村民宿四大民宿集群。
在黄山市徽州区的西溪南镇,近70家民宿抱团发展,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乡人”投资打造的艺宿,与“原乡人”利用自家老房子打造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原宿互为补充,形成望山生活、溪边文苑植物美学、溪边55面包咖啡、哒咔旅拍、诗莉莉高端民宿等文创业态33处,推出枫杨文创市集、森林音乐会、实景文化探游等主题活动,打造了一批农文旅体融合体验的新乡村空间。
图源:视觉中国
产业迭代
近年来,黄山市借势全域旅游发展,依托自然、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把民宿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市共有各类民宿3200余家,全年接待量超330万人次,综合效益达120亿元。黄山市已成为全国首批9个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今年4月,黄山市先后印发《黄山市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黄山市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大龙头民宿企业和宿集培育力度,支持民宿企业通过品牌加盟、连锁经营、丰富产品、延长产业链、参与乡村旅游等方式加快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黄山民宿产业迈入提质新阶段。屯溪区创新性以政企共建模式打造“智游家”民宿数字化服务平台。2022年启动开发以来,已有近300家民宿进驻平台系统交易,打通了以携程为代表的OTA渠道,并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市场推广取得初步成效。
“宿集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更新迭代的结果。”安徽省民宿协会秘书长、华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昕认为,徽州民宿通过整体品牌打造、制定民宿整体传播计划、丰富活动类型、开创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研学课程等方式,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宿集,形成聚集效应。
今年以来,黄山市文旅部门基于大黄山高端服务业共同成长计划制定的民宿产业共同成长计划,针对民宿产业以金融为主的全要素支持方案,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
“民宿产业共同成长计划不仅针对民宿企业本身,还针对民宿服务平台和全产业链发展,鼓励民宿企业协作共享。”黄山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山市将鼓励经营主体跨空间整合、营销联合等,从小私域到大私域构建区域内循环生态,形成连片带面辐射效应,留住客源和人才,释放黄山宿集新活力。
“大黄山”扬帆启航
为何黄山民宿会有这样的成绩单?这跟政府的顶层设计相关。
今年上半年安徽在黄山市召开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以此为标志,“大黄山”扬帆启航。
“大黄山”包含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市、区)。这一区域山清水秀,一直以来都是天下游客的向往之地,“吃旅游饭”也是当地人最为看重的。
这里有着令人艳羡自然风光、资源禀赋、历史人文,但也不得不说文旅产业发展还“欠缺点意思”。这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价值等方面,与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并不匹配。“大黄山”文旅价值以及对整个区域发展的提升和带动效应,都未能达到最大化。
怎么破?
安徽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大黄山”,并将四个市纳入,以此推动文旅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旨在打造“推动旅游业深度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地”,以此带动这一板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跃升。
今年上半年,大黄山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发展态势向上向好,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尤其一些市的单项成绩颇为亮眼。
这份“成绩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群式发展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以及对带动这一区域整体发展的溢出效应。
提升旅游业的“颗粒度”
“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
在大黄山地区,有着太多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有着太多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还有着讲不完的历史文化故事。怎么用好这些品牌和IP,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是大黄山文化旅游最该发力的要点。
今年以来,大黄山地区旅游业发展良好,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和服务业快速升温,消费市场表现活跃。
据统计,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高于安徽全省0.4个百分点。其中,安庆市增长5.6%,居全省首位;黄山、池州分别增长4.4%、4.3%,居全省第8位、第9位。四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950.7万人次、国内旅游花费149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18.2%,分别占全省的31.1%、32.2%。
围绕“大黄山”建设的核心任务,安徽提出,要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推动旅游产业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打造六大高质量现代服务业集群,带动高端绿色的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
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像以往那样“就旅游搞旅游”“吃吃旅游饭”,而是一要升级、二要延伸,系统性地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让旅游业有更高的“颗粒度”,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
比如,高品质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支持创建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引进国际高端连锁酒店,发展研学旅游、生态旅游,推进旅游交通联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和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