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羊肚菌产业崛起:从零到亿的“菌”事传奇
贵州羊肚菌产业崛起:从零到亿的“菌”事传奇
近年来,贵州省羊肚菌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从2018年几乎无人种植,到如今形成规模化产业,贵州羊肚菌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以思南县为例,2024年全县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2046亩,预计实现产值3637万元。在许家坝镇坑水村,贵州越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第一年试种羊肚菌就达到350亩,预计总产量75吨左右。观山湖区金华镇则种植了200亩羊肚菌,仅第一茬就采收2500余公斤,纯收入约20万元。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为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贵州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务川自治县制定《林下经济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计划到2026年发展林下羊肚菌0.21万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科技特派员等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技术创新方面,智能化管理成为重要突破。例如,思南县许家坝镇羊肚菌基地采用智能化恒温系统进行生产管理,使得羊肚菌比其他基地提早近一个月成熟上市。在酉阳县,琦睿峰食用菌公司通过建设设施大棚,采用智能化监控技术,科学栽培羊肚菌,亩产达到800到1000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显著
羊肚菌产业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在思南县,羊肚菌产业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季节性就业岗位,工人每天收入可达100元。在观山湖区金华镇,200亩羊肚菌不仅为当地经济增收助力,还带动了3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同时,羊肚菌产业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许多种植基地采用菌蔬轮作的方式,在羊肚菌采收结束后种植蔬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保证了羊肚菌的生长质量。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贵州羊肚菌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下一步,各地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扩大种植规模: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进一步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
加强技术创新:继续推进智能化管理,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羊肚菌深加工和森林康养等下游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打造品牌效应: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羊肚菌品牌。
总体来看,贵州省羊肚菌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这一产业有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