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微小,这些震撼照片让你重新认识自我
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微小,这些震撼照片让你重新认识自我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究竟占据着怎样的位置?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从60亿公里外回望地球,拍摄了一张名为"暗淡蓝点"的照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
在无垠的宇宙中,人类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简单说,因为光速的限制,我们的视野被限制在所谓的"可观测宇宙"内。对于这个范围之外的世界,我们一无所知,因此无法准确测量宇宙的真正大小。
即使只是"可观测宇宙",其广阔也超乎想象。在这个直径约920亿光年的球体空间里,有数万亿个星系存在,银河系仅是其中之一。仅在银河系内部,恒星的数量就高达2000至4000亿颗,每颗恒星几乎都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而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
不过,这样的描述可能还不足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看看这一点。
1977年,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运行到了太阳系的同一侧,为发射的探测器提供了连续利用这些大行星引力弹弓效应的机会,使它们能够飞行得更快更远。因此,科学家在那一年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
直到今天,"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仍在太空中前进,其中"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了大约243亿公里,它传回的最后一批照片给人类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内容令人敬畏。
1980年,"旅行者1号"发现了"土卫六"的浓密大气层,并借此机会对其进行了近距离观察。由于"土卫六"当时位于黄道面下方,探测器在飞越后只能利用土星的引力弹弓向黄道面斜上方飞行(与黄道面夹角大约32度)。
到了1990年,"旅行者1号"在黄道面上的投影已经越过了海王星轨道,这意味着它已能完整俯瞰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在卡尔·萨根的建议下,人们决定让"旅行者1号"拍摄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
接到指令后,尽管能量所剩不多,"旅行者1号"还是拍摄了60多张照片。由于数据传输效率低下,这些照片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全部传回地球,这也是它最后一次传回的照片。通过拼接和叠加这些照片,我们终于看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在宇宙中的真实模样。
实际上,前文提到的令人敬畏的照片正是其中之一。
在这张照片中,被称为"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的地球只占约0.12个像素,恰好位于一束阳光的散射光线中(注:当时的相机处理强光能力有限,来自太阳的强光容易在图像中产生散射光束)。
地球承载着人类的一切,但在"旅行者1号"的视角下,地球就像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尘埃,周围是被无尽黑暗笼罩的宇宙空间。然而,就是这一粒"尘埃",却是我们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需要知道的是,拍摄这张照片时,"旅行者1号"与地球的距离约为60亿公里。在以光年为单位计算的宇宙尺度上,这样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60亿公里只有大约0.0006342光年……
"暗淡蓝点"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也让我们对宇宙的浩瀚心生敬畏。对此,卡尔·萨根曾这样评价:"我们的感情、我们的骄傲,以及我们认为在宇宙中占有某种特殊地位的感觉,都受到了这个暗淡蓝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