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古诗词里的新年味道
正月初三古诗词里的新年味道
正月初三,在古代有着多个称谓:小年朝、赤狗日、天庆节。这一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是古人新年生活中重要的一环。让我们通过古诗词,一窥古人正月初三的生活景象。
白居易笔下的苏州春色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正月三日闲行》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苏州早春图: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诗中展现了苏州特有的水乡风光:黄鹂鸣叫、乌鹊河冰消、绿水环绕、红栏桥多,鸳鸯戏水、杨柳依依。白居易以轻松愉悦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展现了正月初三日的闲适与惬意。
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
到了宋代,正月初三被定为“天庆节”,成为官方假期。这一天,文人们或出游赏景,或居家品茗,尽显闲适雅致的生活情趣。
南宋诗人韩淲在《正月初三日》中写道:
新年喜共闲僧语,薄暮明灯下纸帘。
活火慢煎茶渐熟,呼童时把炭来添。
诗中描绘了正月初三日,诗人与僧人闲谈,品茶赏景的生活场景。新年之际,与闲僧对坐,煮茶闲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情趣。
另一位宋代诗人强至则在《正月三日郊外马上作》中记录了自己骑马郊游的见闻:
长日牵人事,新年散马蹄。
和风吹冻柳,残雪点春泥。
意惬境自胜,兴来杯屡携。
徘徊羡飞鸟,晓逐野云低。
诗中展现了郊外的早春景象:和风拂面、冻柳初绽、残雪点缀春泥。诗人骑马出游,心情愉悦,流连忘返,展现了正月初三日的闲适与惬意。
诗词中的新年味道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正月初三的生活情趣:或出游赏景,或居家品茗,或与友人闲谈,尽显闲适雅致的生活情趣。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新年氛围,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人生活的重要窗口。
正月初三,在古人的诗词中,不仅是一个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词,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人新年生活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