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浅析《将相和》深层原因,透过表面看到了赵国的政治发展路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浅析《将相和》深层原因,透过表面看到了赵国的政治发展路线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9696156_121164134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其背后的政治原因却鲜为人知。本文将从赵国的外交路线和权力平衡角度,深入分析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揭示这段历史典故的深层含义。

很多人都以为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发展选择处处忍让挑衅的廉颇,因此才成就了“将相和”。但是“将相和”不仅关乎着廉颇和蔺相如本人的个人成就,更关乎着赵国的外交路线。

战国时期的赵国一直都是强盛国家的代表,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赵国的权重之臣,但他们不是位高之人。这并不矛盾,因为位高权重必然会出现功高震主,因此赵王会刻意的控制廉颇和蔺相如的职位。

在战国时期,可以从一个人是否获得了贵族爵位来断定他的职位高低,来断定他是否得到君王的重视。廉颇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到了她想要的,但是战功远远不如廉颇的乐毅、赵奢和赵括等人他们早已经封君,而且这些人也没有像廉颇一样为赵国出生入死。

蔺相如和廉颇有着同样的尴尬,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廖贤的门客,后来蔺相如凭借着才能,虽然得到了赵王的重视,但是他始终得不到赵国上下的尊重,这也能解释为何廉颇一开始处处挑衅蔺相如。直到廉颇发现他与蔺相如原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有着共同的尴尬的处境之后,才决定“将相和”,共同为赵国的发展而努力,也为了个人的发展而努力。

从深层次去探讨“将相和”,我们会发现“将相和”关乎着赵国的外交路线。

战国时期赵国在外交路线上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联秦,第二种选择是抗秦。廉颇虽然是赵国老将,但是他对秦国的战役只有长平一战,而且是消极应战,由此可见,廉颇是联秦一派。

蔺相如用完璧归赵向众人证明他是抗秦一派,所以廉颇和蔺相如最初始的矛盾来源于政治意见不合。

蔺相如面对着廉颇的处处挑衅,他选择隐忍,并且把廉颇与秦王相比较,他希望向廉颇传递的是我们虽然在政治路线上有差异,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让赵国变得强大。听懂了蔺相如的内在声音的廉颇,也成就了一段经典的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赵王作为君王他必须要平衡权利,因此他在朝堂之上才会允许联秦一派和抗秦一派同时存在,如果秦国十分强大,将来有吞并之势的话,那么朝堂之上的联秦一派就能让赵王在秦国那里讨到好处。如果将来秦国被吞并,那么朝堂之上的抗秦一派也会让赵王在众诸侯面前留有余地,这时的赵王就像是不倒翁一样,两边倒。

当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决定向齐王借兵的时候,这时赵王派出的借兵人就是蔺相如,因为蔺相如本身是抗秦一派的代言人。

在长平一战,秦国攻打赵国,秦国和赵国之间实力悬殊,所以赵王启用了廉颇,廉颇是联秦一派,所以“将相和”存在的本质是向我们呈现了赵国的外交政策。

赵王原本希望借用两派人士的存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老将廉颇已经老了,再也无法为赵王在七国之内寻得立足之地,因此也导致赵国逐渐走向了灭亡。“将相和”的存在是赵王允许的为赵国生存与发展所建立的平衡的局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