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灯:千年传承的闽南文化瑰宝
泉州花灯:千年传承的闽南文化瑰宝
元宵节前夕,泉州的大街小巷早已被各式各样的花灯装点得流光溢彩。从府文庙到中山路,从刺桐时代村到文武坊,一盏盏精美的花灯不仅照亮了古城的夜空,更传承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历史渊源:千年传承的璀璨明珠
泉州花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元时期的兴盛,一直延续至今。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彩-泉州花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晓萍介绍,泉州花灯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于一身,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和纷繁夺目的色彩,加之五彩斑斓的灯光,构成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2006年,泉州花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特色:匠心独运的闽南瑰宝
泉州花灯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每一盏花灯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从设计造型到制作骨架,从装灯到裱糊,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益求精。泉州花灯的表现内容丰富多样,以山水风景、历史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为主,充分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泉州监狱开展的“为国庆生”主题文创展览活动中,罪犯们自主创作的泉州花灯——“75周年生日蛋糕”令人印象深刻。这盏花灯主题元素丰富、造型外观精美,展现了泉州花灯独特的艺术魅力。花灯制作过程中,需要设计外观、画装饰图、剪纸贴花、编竹篾等多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泉州独有的特色。
文化内涵:闽南文化的璀璨明珠
在闽南文化中,花灯象征着吉祥喜庆,有祈求人丁兴旺、迎接光明之意。闽南语中的“灯”和“丁”同音,因此闽南人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兴旺的佳兆。泉州花灯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在泉州监狱的教育改造活动中,花灯制作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通过学习花灯制作,罪犯们不仅掌握了一门手艺,更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了耐心与细心的重要性。花灯的精美与华贵,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改过自新的决心。
当代传承:创新发展的艺术瑰宝
近年来,泉州花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仅在制作工艺上融入了现代元素,还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25年元宵泉州灯会多点布局,设置19个花灯展区,布置花灯超2000盏,涵盖工艺彩扎灯、刻纸灯、针刺无骨灯三大类传统工艺。泉州花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傅草艺将泉州古城蛇年生肖IP与传统花灯制作相结合,制作66盏花灯,装扮22辆主题小白公交车在泉州古城内进行花灯巡游,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泉州花灯的魅力。
独特性:泉州花灯的与众不同
与其他地区的花灯相比,泉州花灯具有鲜明的闽南特色。它不仅在造型上独具匠心,更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泉州花灯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每一盏花灯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同时,泉州花灯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节日庆典的装饰品,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泉州花灯,这颗闽南文化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不仅是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的今天,泉州花灯正以创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