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哲元与杨云史: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挽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哲元与杨云史: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挽联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NUIF7605568P40.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94VL3B0553PDJD.html
3.
http://www.52hrtt.com/ar/n/w/info/G1728453841163
4.
http://www.zhangdaqian.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96&id=5074
5.
http://famous.usatour.com.cn/history/2/songzheyuan.html
6.
http://www.zhangdaqian.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65&id=5258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7%82%AF

宋哲元与杨云史: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挽联

01

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背景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他早年毕业于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卓著晋升为第25混成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率部发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抗日通电,展现了坚定的爱国精神。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他指挥第29军在喜峰口、罗文峪等地与日军激战,取得喜峰口大捷,消灭日军6000余人,成为抗日战场上的标志性人物。

杨云史(1875-1941),原名杨圻,字云史,江苏常熟人,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光绪二十八年中顺天乡试南元,曾任户部、邮传部郎中,后任清朝驻新加坡副领事。民国后任吴佩孚秘书长,以诗才闻名,被誉为“近代学唐而堂庑最大者”。他的诗作以盛唐风格为主,长篇古风尤为著名,著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等作品。

02

挽联中的历史记忆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因病去世,享年55岁。杨云史为其撰写了一副挽联,这副挽联不仅是对宋哲元个人的哀悼,更凝结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挽联内容如下:

“百战功高,一代名将,马革裹尸还;
千秋义重,满门忠烈,丹心照汗青。”

这副挽联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宋哲元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上联“百战功高,一代名将”点明了宋哲元作为军事将领的身份,“马革裹尸还”则体现了他为国捐躯的精神。下联“千秋义重,满门忠烈”强调了宋哲元家族的忠烈传统,“丹心照汗青”则表达了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

03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这副挽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从文学角度来看,它采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对仗手法,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上下联结构工整,音韵和谐,体现了杨云史深厚的文学功底。

从历史意义来看,这副挽联不仅是对宋哲元个人的评价,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宋哲元的英勇事迹和杨云史的诗词创作都成为了激励国人抵抗外侮的重要文化符号。

04

争议与评价

尽管宋哲元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但其职业生涯并非没有争议。例如,在处理土匪问题时,他曾下令处决大量俘虏,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然而,这些争议并未影响他在历史上的整体评价,他的抗日功绩和爱国精神仍然被后人所铭记。

05

结语

通过赏析杨云史为宋哲元撰写的挽联,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两位历史人物之间的惺惺相惜,更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副挽联不仅是对宋哲元个人的哀悼,更凝结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成为了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