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设计趋势大揭秘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设计趋势大揭秘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景德镇作为世界陶瓷圣地,每年举办的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成为展示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趋势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展览不仅汇聚了全球顶尖陶艺家的作品,还展示了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以及跨文化的融合创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新图式和新符号,展现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方向。快来一探究竟吧!
陶瓷艺术的国际盛会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是中国首个国际性陶瓷艺术大展,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自2021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分别以“瓷的精神”“瓷的旅程”为主题,展现了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今年的双年展吸引了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国际艺术家参与,他们支起帐篷,摆上桌子,向游客展陈精心制作的陶瓷作品,讲述他们与陶瓷的不解之缘。西班牙陶艺家乔曼表示:“景德镇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他自2019年以来深入研究中国各个产瓷区,并在2022年选择定居景德镇,他的作品将中国文化与西班牙文化巧妙融合,呈现出别样的效果。
创新引领未来
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方面,科技的不断进步让中国陶瓷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在202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参展商张先生介绍:“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的造型设计,突破传统手工制作的一些限制。数字绘画技术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彩绘,它能让图案更加细腻,色彩更为丰富。”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余海文从事陶瓷艺术工作近9个年头。他将敦煌壁画元素与陶瓷艺术结合,从最开始将壁画图案呈现在瓷板画上,到对壁画内容进行理解,根据瓷杯的形状和大小思考画面的整体布局,最后手绘图案在瓷坯上,烧制出精美的陶瓷茶具。“我们青年陶艺师在想法上会更丰富,会大胆地运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布局设计,景德镇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土壤。”余海文说。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方面,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正在用创新思维为传统陶瓷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网红文物“碎碎鸭”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合影对象。这只500多岁的素三彩鸭型香薰,在明成化年间生产时,因扩香能力不尽如人意,未能“入宫”而被击碎掩埋。数百年后,经过文物修复成为博物馆的“颜值担当”。缠枝莲纹被印上雨伞,鸭型香薰外观被做成公仔,瓷器器型被做成冰箱贴……一件件从古瓷中研究得来的成果,被做成文创产品,让陶瓷文化既能看得见,更能摸得着。
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彩人物绘画传承人赵昆表示:“该鼓励时鼓励,该挑刺的时候也不能含糊,当年父辈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我的。”从学艺第一天起,父辈们就告诫他“择一事,终一生”的道理。千年窑火不熄,世代匠心铸魂。珠山大桥横跨昌江,72尊人物铜雕伫立两侧,定格制瓷72道主要工序。在以千年为时间的坐标中,无数陶瓷工匠从少年学徒开始,往往一辈子只专注一道工序,他们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犹如一颗颗火种,薪火相传。
景德镇陶瓷的国际影响力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影响力早已跨越国界。2024年10月,一场名为“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展(瑞典站)”的学术讲座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瑞典罗斯特兰德博物馆董事会副主席罗尔夫·马尔姆、哥德堡大学设计与工艺学院工艺美术系卡特琳娜·安德森、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鹏、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王志伟、国际学院副院长李超,以及来自中瑞两国的艺术爱好者、教育界代表和友人参加了专场活动。
国际陶瓷教育联盟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教授做了主题为《文思·物语——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现状和路径》的讲座。吕品昌教授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了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脉络,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创作理念,从历史传承到创新探索,讲座用丰富的实例和独到的见解,展现了中国当代陶艺所呈现出的多元化面貌,生动讲述了中国陶艺家们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力求将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