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必打卡:东坡肘子&东坡泡菜
眉山必打卡:东坡肘子&东坡泡菜
眉山,这座孕育了文学巨匠苏东坡的古城,不仅留下了东坡先生的诗词文赋,更传承了他的美食文化。其中,东坡肘子和东坡泡菜作为眉山的两大特色美食,一荤一素,一热一冷,一干一湿,恰如苏东坡性格中的豪放与细腻,共同诠释着眉山的饮食文化。
历史渊源:从苏东坡的餐桌到眉山的名片
东坡肘子的诞生,源于苏东坡对美食的独到见解。相传,这道菜最初由苏轼在眉山创制。他使用微火慢炖的方法,使猪肘肥软适口,汤汁乳白,香气四溢。由于这道菜受到食客的喜爱,并经过世代的传承,人们为了纪念苏轼的贡献,便以“东坡肘子”命名。
而东坡泡菜的历史则更为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500多年前。作为“中国泡菜之乡”,眉山的泡菜文化源远流长。东坡泡菜的制作工艺经过世代相传,不断改良完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风味。2019年,仅泡菜销售收入就突破20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
制作工艺:匠心独运,各具特色
东坡肘子的烹饪讲究火候与配料的完美结合。选用三斤左右的肘子,先用冷水漂清去除血水,然后加入姜葱、米酒和新会陈皮,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炖三小时。浇汁的制作更是关键,需要将豆瓣酱、泡辣椒、姜末、白糖、香醋、盐、红油、青花椒酱等调料精心调制,最后淋在肘子上,撒上葱花,放上新鲜花椒串,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肘子才算完成。
东坡泡菜的制作则是一门精细的艺术。以吉香居为例,他们选用北纬30°附近的高山蔬菜,这里环境纯净无污染,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在制作过程中,吉香居坚持有机生态种植理念,不使用农药,只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为了确保泡菜的品质,他们设立了行业唯一的基地管理员岗位,每周巡查基地,记录蔬菜生长状态。
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吉香居更是下足了功夫。他们发起筹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泡菜技术和生产的科研机构——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研究院,从全国各地取回几百种母水样本,分离出2000多种乳酸菌,逐一试验菌种安全性、风味滋味、分泌代谢物等性状,最终筛选出发酵风味好、具有健康功能的优质乳酸菌。坛装方面,吉香居结合“气门芯原理”的反向原理,实现不添加坛沿水的自动排气陶坛,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文化价值:从餐桌到世界
东坡肘子不仅是眉山的特色美食,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苏东坡的美食智慧,也体现了眉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眉山,东坡肘子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更是节日庆典、宴请宾客的必备佳肴。
东坡泡菜则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价值,赢得了“中国泡菜之乡”的美誉。2019年,全市“味在眉山”销售收入达937.8亿元;2020年突破千亿元。东坡泡菜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品牌价值高达113.85亿元。眉山市不断创新泡菜产业发展方式,在大力扶持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科研创新、出口创汇、市场培育等方面,创造了六个“全国第一”。
现代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在现代,这两道美食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在“如见|一蓑烟雨·苏轼展”中,东坡肘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宋代,亲身体验苏东坡的美食世界。展览还开发了“金榜题名”东坡肘子等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东坡泡菜则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吉香居等企业不仅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通过现代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他们开发了“艺术泡菜坛”,用蔬菜和水果发酵制作,为中国泡菜文化提供了时尚生动的新载体。2018年推出的“丰收菜篮泡菜坛”,用12片冬瓜皮雕刻各类蔬菜瓜果,获得当年泡菜坛艺比赛冠军。2024年,吉香居再次创新推出“十二生肖泡菜坛”,将十二生肖传统文化与千年泡菜工艺结合,展现泡菜随四季轮回、岁月更迭的风味,以深厚的民俗象征意义,赋予中国泡菜文化新内涵。
从苏东坡的餐桌到现代人的餐桌,从眉山的特色美食到享誉世界的名菜,东坡肘子和东坡泡菜见证了眉山的饮食文化传承。它们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眉山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在现代创新的推动下,这两道美食必将继续闪耀在眉山的美食舞台上,为更多人带来味觉与文化的双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