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大新药参苓溃康颗粒:结肠炎患者的福音!
香港浸大新药参苓溃康颗粒:结肠炎患者的福音!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变化,结肠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之一。据统计,在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近20年来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创新中药复方制剂:参苓溃康颗粒
针对这一医疗需求,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中药创新研发中心研发了一款名为参苓溃康颗粒(CDD-2103)的新中药复方制剂,为结肠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研发背景与进展
参苓溃康颗粒由九种中药材组成,包括党参、姜黄等,适用于脾虚失运兼湿热的患者。该药物的研发团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传统古方与现代科技,成功开发出这一创新中药复方。
目前,该药物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监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浸大研究团队预计将于2025年在内地开展II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用机制与优势
临床前基础实验结果显示,参苓溃康颗粒通过改善肠道的耐受性微环境发挥作用。具体机制包括:
- 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
- 减少结肠中的炎性巨噬细胞
- 增强细胞间连接区域的紧密连接蛋白
这些作用共同抑制结肠炎的发展。与现有治疗方案相比,参苓溃康颗粒具有以下优势:
- 降低复发率: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维持治疗,有望突破现有方案无法完全维持缓解期状态的局限
- 安全性高:临床前研究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未发现不良反应
- 作用机制明确:通过改善肠道微环境,从根本上抑制炎症发展
现有治疗方案的局限性
目前,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在缓解期,主要目标是维持症状稳定和预防复发。现有方案主要包括:
-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饮食、适度运动、改善睡眠
- 饮食管理: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
然而,这些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
- 无法完全维持缓解期状态
- 部分患者对生物制剂反应不佳
- 长期使用西药可能产生副作用
未来展望
参苓溃康颗粒的出现,为结肠炎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研究团队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完成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充分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如果一切顺利,该药物将向药监局提交新药批准申请,有望早日投入市场,造福广大患者。
香港浸会大学中药创新研发中心助理教授陈可瑜博士表示:“我们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完成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以验证CDD-2103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益。收集足够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后,我们将向药监局提交新药批准申请,以获得该药物在市场的销售许可为目标。”
这一创新药物的研发,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更为结肠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我们期待参苓溃康颗粒能为结肠炎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