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南南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珐华孔雀绿釉莲池纹瓶梅
探秘海南南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珐华孔雀绿釉莲池纹瓶梅
2024年9月27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408件(套)沉睡在深海1500多米的珍贵文物首次公开亮相。其中,一件名为“珐华孔雀绿釉莲池纹瓶梅”的瓷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本次展览最受瞩目的展品之一。
这件珐华孔雀绿釉莲池纹瓶梅,出自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是首次在沉船中发现的珐华彩瓷器。它高40.5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3.5厘米,造型端庄典雅,釉色清新脱俗。瓶身以孔雀绿釉为底色,装饰有莲池纹样,线条流畅自然,宛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盖钮和颈部装饰有如意云头纹,腹部装饰有缠枝莲花纹,近足处装饰有仰莲瓣纹,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珐华彩瓷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它采用“立粉”技术,在瓷胎表面用特制的泥浆勾勒出凸线的纹饰轮廓,再用素红色、孔雀绿色、黄色、浅粉红色等彩料填出纹饰色彩,经过二次入窑低温烧成。这种工艺使得纹饰凸出瓷胎表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装饰效果。
这件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现的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而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这批珐华彩瓷器,不仅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的外销,更为寻找窑址、厘清来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这批文物中还发现了“丙寅年造”款红绿彩碗,证实一号沉船属于明代正德时期,为研究南海贸易航线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这件珍贵的珐华孔雀绿釉莲池纹瓶梅正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出。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由何镜堂院士设计,整体外形借鉴了黎族船型屋的建筑形态,寓意“丝路逐浪,南海之舟”。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历代外销文物、南海生物标本及船模等,是了解南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如果你对历史和海洋文化感兴趣,不妨亲自前往参观,一睹这件稀世珍品的魅力。相信它不仅会让你惊叹于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精湛技艺,更会让你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那段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