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叠纪化石遗址群:揭秘2亿年前的海洋世界
贵州三叠纪化石遗址群:揭秘2亿年前的海洋世界
2024年3月,贵州兴义地质公园正式获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继织金洞之后贵州第二个世界级地质公园。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贵州地质遗迹的独特价值,也标志着中国在地质遗产保护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地质奇观:三叠纪的生命印记
贵州三叠纪化石遗址群主要分布在关岭、兴义等地,这些地区在三叠纪晚期曾是一片汪洋,留下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这里保存了大量距今约2.2亿年的古生物化石,包括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以及海百合、菊石、双壳类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这些化石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保存完好,被誉为“全球晚三叠世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宝库”。
在兴义地质公园,以贵州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群化石同样令人瞩目。乌沙泥麦古化石产地总揭露量达3246立方米,顶效后龙山化石产地则在300平方米的采面上发现了大量胡氏贵州龙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三叠纪时期贵州地区从海洋到高原的地质变迁,为我们了解地球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申遗之路:保护与传承的不懈努力
兴义地质公园的申遗之路始于2015年。当年4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以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为基础启动申报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公园成功入围第十批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录。202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组赴黔西南州开展现场评估,对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科普教育、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估专家认为,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是他们考察过的全球范围内最优秀、最独特的地质公园之一,充分体现了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和愿景。2024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上,兴义地质公园最终获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地球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科普与旅游:地质遗产的活化利用
作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之一,兴义地质公园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园内建有多个博物馆和科普机构,如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等,每年接待大量前来研学的未成年人。据统计,今年以来仅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就已接待约2万人次的未成年研学游客。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地质知识,公园还推出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游客可以报名参加化石挖掘体验,亲自感受考古工作的乐趣;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化石修复,深入了解古生物的奥秘。此外,公园还提供化石拓印等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将地质文化的记忆带回家。
在旅游开发方面,兴义地质公园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以万峰林民宿集群为例,当地采取“低强度、微冲击、嵌入式”的开发理念,将传统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既保护了地质遗迹,又带动了社区发展。据统计,目前万峰林内共有民宿280多家,其中全国甲级民宿2家。今年1月至3月,兴义市过夜游客数达100.27万人次,同比增长9.35%,显示出地质公园对地方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
贵州三叠纪化石遗址群的成功申遗,不仅是对贵州地质遗迹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我国地质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不仅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探索科学的窗口。未来,随着保护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地质公园必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地球演化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