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媒:重礼仪文化 看日本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媒:重礼仪文化 看日本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引用
环球网
1.
https://m.huanqiu.com/article/9CaKrnK6oFn

近年来,"熊孩子"现象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所到之处,常常留下一片狼藉,不仅在家里闹腾,在公共场所也频频制造麻烦。每当有人试图帮助管教这些孩子时,往往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啊!"这种观点似乎在暗示,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不应该过多干涉。然而,在日本,情况却大不相同。

日本新华侨报网近日发表文章,探讨了日本社会对儿童礼仪教育的看法和实践。文章指出,虽然日本也有调皮的孩子,但相对较少见。这与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和礼仪教育密切相关,孩子们在一个注重礼仪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文章引用了一项日本杂志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86.5%的受访者认为在别人家孩子违反礼仪规矩时应该进行批评纠正,而72.3%的人表示自己确实批评过其他人的孩子。这表明,在日本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儿童的礼仪教育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这种共识的形成源于日本社会传统的看法:社会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行为和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的未来面貌。因此,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教训"方式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体罚或辱骂孩子。例如,在公园看到孩子爬树时,正确的做法是温和地提醒:"爬树很危险,快下来!"而不是粗暴地拉扯并大声呵斥。这种既保持大人威严又让孩子明白关心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日本的家庭教育非常注重细节。从拿雨伞这样的小事,到餐桌礼仪,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不能横拿着雨伞走路,不能在公交车上随意打开雨伞,吃饭时不能大声喧哗,使用公筷夹菜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规矩,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尊重他人、避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意识。

在日本社会中,孩子的行为往往被看作是家庭教养的反映。有礼貌的父母通常会培养出懂礼貌的孩子,反之亦然。因此,家长不会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而放松对礼仪的要求,反而会更加严格地要求孩子遵守规矩,以免将来在社会上吃亏。

在公共场所,如电车上,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家长通常会选择在下一站下车,等孩子安静后再继续行程。这种做法虽然可能错过一些行程,但却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文章最后强调,没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没有天生的"乖孩子"。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以及整个社会是否能够形成重视礼仪教育的共识。要解决"熊孩子"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认同。

本文原文来自日本新华侨报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