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巨头联手打造昆仑大模型,700亿参数赋能能源化工智能化升级
四巨头联手打造昆仑大模型,700亿参数赋能能源化工智能化升级
11月28日,中国石油在北京发布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最新建设成果,标志着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由中石油、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四家行业巨头联手打造的AI大模型,不仅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更是在短短半年内实现了从330亿到700亿参数的跨越式发展。
“1+4+N”架构体系:技术创新的基石
昆仑大模型采用了独特的“1+4+N”架构体系,这是其技术创新的核心。其中,“1”代表统一的AI中台,负责算力、模型、应用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调度;“4”涵盖行业大模型、专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以及AI中台四大核心组件;“N”则代表多个具体应用场景。
在行业大模型层面,昆仑大模型的语言大模型参数已从最初的330亿升级至700亿,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识别、多模态交互等能力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新训练的16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为营销与服务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文、图、音多模态交互能力。
核心能力突破:从地质研究到智能客服
在专业大模型方面,昆仑大模型构建了我国首个勘探全领域专业大模型,涵盖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三大专业领域。相比传统方法,这些大模型在泛化性、精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场景大模型则更加贴近实际业务需求。目前,昆仑大模型已按需构建了21个场景大模型,每个模型都能支持一类应用场景的多种应用。例如,在营销与服务领域,新增的“智能油伴”场景以更“拟人”、更“聪明”的形象,为成品油、天然气消费者提供贴心服务。
生态建设:四巨头强强联手
昆仑大模型的成功离不开四家行业巨头的紧密合作。中国石油作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应用场景;中国移动贡献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和通信技术;华为则在AI算法和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具有深厚积累;科大讯飞则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为了支撑大模型的持续迭代,项目团队构建了超过280TB的高质量数据集,并研发了集团公司集中统一AI中台。同时,中国石油还启动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以培养高水平AI人才队伍,营造创新氛围。
未来展望:引领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
昆仑大模型的发布,只是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始。下一步,中国石油将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转型所急,努力把数据优势、场景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人工智能发展优势。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昆仑大模型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为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