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天津城市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名片
红桥区:天津城市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名片
红桥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区之一,位于天津城区的西北部,与河北区、南开区、西青区和北辰区相邻。这里不仅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还是近代商业、机械铸造工业和教育的发源地。红桥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
红桥区
历史沿革
红桥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属于燕国。唐代时,南运河以北属河北道之幽州雍奴县,南运河以南属河北道之沧州鲁城县。约在金贞祐二年(1214)之前,在三岔河口附近建直沽寨,这是区内也是天津最早的建置。元代,区境北部属武清县、区境西南属静海县。明代,属北平府。清代,区境属天津州、天津直隶州。民国时期,废府,属天津县。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运河为界,红桥区大部在河北、为天津市第九区,河南为第八区。1956年,第八区因界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得名,改称红桥区。
红桥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红桥区下辖9个街道:西于庄街道、咸阳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条石街道、邵公庄街道、芥园街道、铃铛阁街道、和苑街道。区政府驻勤俭道202号。
地理环境
红桥区位于天津市区西北部,地理中心坐标为北纬39°09'56”,东经117°08'45”。东以海河、北运河为界与河北区隔河相望,南以青年路、西关大街、北马路、西营门大街与南开区毗邻,西至西横堤与西青区接壤,北邻北运河、千里堤与北辰区交界。东西向最长6千米,南北向最宽5.6千米,总面积23.73平方千米。
人口与经济
2022年,红桥区常住人口42.88万人。除汉族外,有回族44563人,满族902人,蒙古族174人以及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2022年,红桥区地区生产总值18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9%,两年平均增长3.0 %,增速位居全市第4。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7.23 亿元,下降12.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 %,下拉全区增速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3.55亿元,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6%,拉动全区增长2.4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津兴城际铁路、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津高速铁路、津保铁路、津秦高铁,天津地铁1号线、天津地铁4号线、天津地铁6号线,西青道快速路、西北半环快速路、中环线、京津公路经过红桥区。
政治
区委书记 李清
区长 陈宇
区委副书记 孙洋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 季大酉
社会事业
红桥区驻有: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2019年,红桥区有公办初中11所,民办初中2所,区属公办高中5所,市属公办高中2所,民办高中2所,公办小学19所,民办小学1所,各类型幼儿园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职工大学1所。在职教职工5237人,在校中学生7069人、在校高中学生4561人,职教学生4375人,成职学生4896人,在校小学生1.94万人,在园幼儿6393人。
历史文化
红桥区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区内共有43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以及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2处。此外,红桥区还有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各级各类代表性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回族重刀武术和益德成鼻烟制作技艺;市级项目17项(包括汇蚨源布艺制作技艺、天津玻璃画染磨等),区级项目32项(包括天津老叫卖、清真马家药糖古法制作技艺等)。
风景名胜
红桥区界内共有43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以及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2处。
地方特产
耳朵眼炸糕是天津三绝之一,用优质糯米作皮面,优质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皮外酥脆内软粘,馅心黑红细腻,香甜适口,是津门多年来深受欢迎的标志性特产。
耳朵眼炸糕